平川:乡村振兴产业旺 城市建设群众享
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 作者: | 日期:2021-12-13 15:58:16 | 阅读: 16808
近年来,平川区紧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多举措变输血为造血,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持续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群众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站在黄峤镇神木头移民新村的山顶上,放眼望去,一幢幢精致的小二楼整齐排开,文化广场上休闲设施、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村委会、幼儿园、养老院等附属设施齐全,美丽乡村的景象美不胜收,让人不禁感叹党的好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气象。
在搬迁户刘平顺家中,院内打理得整洁有序,装饰一新的小洋楼窗明几净,电视、沙发等家具一应俱全。党的好政策让他从山大沟深的土坯房搬到集中安置小区,对刘平顺来说,儿子通过劳务输转在外务工有着稳定的收入,他和老伴的日子过得舒心又舒服。
平川区黄峤镇峤山村搬迁户刘平顺说:“ 以前我们住的那个地方不方便,下雨天、下雪天出不来,现在搬到这里真的很好,看病都挺方便的,不会因为交通不便受限制。这里空气好,环境好,住得非常舒心。”
距安置点不远的藜麦种植基地,建档立卡户张兴来家的藜麦长势喜人,今年200亩的藜麦收获后,村上的合作社将会按照订单6元/斤予以收购。4年前,张兴来一家5口人还住在大山深处的土坯房内,种着十多亩的旱地,勉强解决温饱问题。现在通过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不但住了新房,还发展起了养殖业和订单农业,仅种植业一项的收入就非常可观,一家人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平川区黄峤镇神木头村搬迁户张兴来说:“一亩地收入大概是1500块钱,二百亩藜麦就是30万左右,一亩地除过成本可赚取500块钱,下来共能收入二十万。”
平川区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和底线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累计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 2.39 亿元,建成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 6 个,建成脱贫产业园 15 个、特色产业园 46 个、扶贫车间 11 家,开发公益性岗位 230 个,培训贫困劳动力 12471 人次,输转 23690 人次,创收 4.15亿元,15 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84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傍晚时分,走近新建的沁川北湖,湖面波光粼粼,岸边景色怡人,来这里休憩的市民络绎不绝,在观莲台、亲水平台,市民们纳凉、游玩、赏景;此时的沁川湖薄雾轻烟袅晚风,湖光潋滟岸灯红,真是别有一番风韵。
市民陈景乾说:“平川区这两年变化挺大的,以前可以逛的地方比较少,北湖建成后对我们市民来说又多了一个好去处,景观确实挺美的,绿植面积大,微景观打造很精致,确实不错。”
市民张铭菊说:“这一两年咱们平川真的建得特别美,每天晚上吃完饭我们都过来转转,给边上放个小凳子,可以在湖边上坐一坐,我也爱拍视频,经常晒朋友圈,我们的平川这几年确实建得越来越好了,真不愧叫大美平川。”
近年来,平川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林茂的生态平川为总目标,下大气力用好“水”资源,做好“水”文章、建好“水”景观,高标准造林绿化 13.67 万亩,打造交通干线道路景观绿化 100 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 16.94%以上,小黄湾获评国家森林乡村,北山变身“绿色屏障”,平川公园、北湖明珠扮靓平川,“是山皆覆绿、是沟清水流、是路绿荫道、是楼绿环绕”的生态绿化格局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