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平川:先行先试 探索碳汇发展之路(上)绿色改变势在必行

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 作者: | 日期:2022-02-28 15:11:23 | 阅读: 12898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白银首个探索碳汇发展的地区——平川区以创新投融资机制为动力,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全力推进实施平川国家储备林工程,力争建设45万亩碳汇林。

平川区位于白银市中部偏北,黄河流经平川区境内32公里,是白银市中部重要的生态屏障。

白银市平川区林草局副局长黄兴多说:“黄河沿岸的生态比较脆弱,区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提出这几个项目,实施黄河流域治理、采煤沉陷区治理、黄河沿岸生态屏障建设,就是为了解决平川区生态比较脆弱的现状。”

平川区不仅是沿黄重要的生态屏障,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为了经济发展,一段时间以来平川区的煤炭等资源曾经被大量开采。

白银市平川区林草局副局长黄兴多说:“平川是工业区,工业企业比较多,碳排放也比较多,为响应国家‘碳中和’号召,我们区政府结合平川区山多川少、土地肥沃的实际情况,谋划平川区储备林工程项目,为了解决平川区碳排放中和的问题。”

虽然煤电能源确实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对平川的生态环境带来破坏,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绿色改变势在必行,但怎么改、在哪改,是摆在平川区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

白银市平川区林草局副局长黄兴多说:“区政府贯彻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平川采煤沉陷区比较多,矿区比较分散,王家山、大水头、宝积山、红会这几个片区就是多点,区政府提出的‘两屏两廊两道多点’,‘多点’就是采煤沉陷区的区域,是我们重点治理的地方。”

区域选好了,下一步林草局开始着手选择适宜造林的具体地点。

白银市平川区林草局副局长黄兴多说:“按照国土三调的数据,在符合政策范围内,在其它草地的地理里面,我们选择是规划77万亩适宜造林的地块,是土壤肥沃、坡度低矮、缓坡丘陵这种地带。”

碳汇林的方向找到了,摆在平川区政府面前的是一个又一个难题:技术需要突破、缺少资金,这场旷日持久的绿色攻坚战由谁来牵头打、运用什么模式打都是问题。这时,一种新型运营模式进入平川区政府的视野当中。

甘肃润川绿色生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玥说:“主要是解决民营企业在造林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采用比较新颖的一种模式‘投资人+EPC+O’模式,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国有企业控股+民营企业资本’入股的模式来进行国家储备林这个项目。同时甘肃润川绿色生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争取农发行这边的国家储备和林业政策30年贷款,这样就可以彻底解决咱们民营企业在造林过程中资金的问题,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工作进度来支付造林过程中的投资资金,这样就可以实现共赢的一个模式。”

改变生态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懈的工作,资金的问题有了着落,但对于日后的碳汇收益,是甘肃润川绿色生态建设公司必须要提前规划的。

甘肃润川绿色生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玥说:“运营的这一块就主要是以林下经济为主,以木材为辅,销售林下经济,比如说有经济林产生的水果,或者是其它木材以建筑业为主。我们作为国有企业,考虑到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为共建绿色家园以及共建和谐绿色的地球村等一系列观念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