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大型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平川区:“国储林+N”模式 打造绿色生态新城市

来源:平川区融媒体中心 | 作者: | 日期:2022-04-28 15:13:15 | 阅读: 10887

4月24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大型全媒体集中采访团走进平川。来到平川区碳汇林项目宝积片区,放眼望去,大大小小的山头上种满了不同种类的小树苗,像一个个站岗的士兵,在风中矗立。

平川区山多地少、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为构建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宜居城市,平川区积极谋划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项目于今年3月4日获得批准。

“我们国家储备林项目规划在王家山镇、水泉镇、宝积镇、共和镇、黄峤镇区域内营造45万亩国家储备林,投资55亿元。目前,已完成整地8.9万亩,建成配套供水蓄水池8个,完成造林6.8万亩。”平川区政府副区长石成娟告诉记者。

在项目实际推进过程中,平川区创新提出了“国家储备林+N”项目谋划模式,将“绿色通道、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体育公园、矿山生态修复、采煤沉陷区恢复治理、沙河治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全域无垃圾、村集体经济”等融入国家储备林建设中。

来到平川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现场,项目建设一片火热。这里便是“国储林+N”模式中的“国储林+流域治理+水系连通”模式,“该模式旨在推进平川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响泉流域城市绿地生态修复建设、黄水沟流域城市绿地生态修复建设、平川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等项目,打造‘河畅、水清、岸绿、宜居’的优美环境。”石成娟介绍。

据了解,储备林项目建成后,将从储备木材、碳汇容量、经济效益、农民增收、生态修复五个方面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科学选择绿化树种、草种,优先使用耐干旱、耐贫瘠、抗风沙的乡土树种,其中,文冠果含油量高,大规模种植后可开发食用油、花精油、叶茶等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产生经济效益。”石成娟说。

此外,45万亩储备林工程建设可吸纳农民就近务工8000余人,务工收入可达3.6亿元,人均可增收4.5万元。同时,经济林运营管理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将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近几年,我们平川区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城区绿化面积不断增多,空气变好了,看到自己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绿,心里特别舒服。”正在平川区沁川湖修剪树枝的市民黄福胜告诉记者。

据悉,45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完成后平川区全区森林面积将会跨越式增加,区域生态环境也将明显向好,成林后可将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20个百分点,全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36%,实现“地下挖煤、地上储碳”的良性循环,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生态新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