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区:铸强工业“主引擎” 实现量质“齐提升”

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 作者:平川区融媒体中心 | 日期:2024-05-08 08:32 | 阅读:

工业经济是支撑稳定区域经济大盘的中流砥柱。平川区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持续用力掀起大兴工业的新热潮,推动煤炭、电力、陶瓷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内涵集约发展,充分激发新型工业化强大动能,挺起经济发展的脊梁,将新型工业化之“机”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之“势”,努力实现产业竞争和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煤、电、陶是平川区传统产业,也是平川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在全区的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是全区经济的中坚力量。为实现传统产业优势再造,我区以循环发展和延伸产业链为主攻方向,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让传统产业紧跟时代步伐,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走进甘肃靖煤能源有限公司大水头煤矿分公司调度指挥中心,透过显示大屏我们能够清晰看到百米井下工作面的实时画面,以及生产系统的实时数据。在这里,工作人员只需通过电脑便可对井下设备进行远程协同控制及一键智能操作,煤炭就会源源不断地从井下输送到地面。

大水头煤矿分公司调度室副主任张龙:“目前,我矿建成一个智能化管控平台,56个智能化系统,其中,主煤流运输系统、井上下供电系统等固定岗位实现‘有人巡检、无人值守’,东北风井主通风机实现在工业集控室常态化远程一键倒机、一键反风,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实现‘远程集控、人工干预’,整体实现了‘减人、提效、增安’的智能化建设目的。”

大水头煤矿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全省能源领域智能化转型排头兵。在历经三年的智能化建设后,2023年顺利通过Ⅱ类中级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今年,大水头煤矿获评第一批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

大水头煤矿分公司生产副矿长邵晓毅:“我矿按照‘统一规划、高度集成、技术领先、整体推进’的智能化建设要求,以‘减人提效、降本增安、体面工作、幸福生活’为工作导向,以‘技术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可视化、管理决策科学化、环境保护绿色化’为工作目标,全系统、全方面开展矿井智能化建设,打造了本质安全、绿色高效的智能化矿井。”

数字引领,智取未来。随着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系统的创新运用,煤炭生产环节的操作更趋高效、集约,智能采煤愿景成为现实。在科技赋能、数字技术加持下,有效促进了煤矿本质安全、高效生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

大水头煤矿分公司综放二队队长邵彦鹏:“在引进先进机电设备、智能化改造后,我觉得生产设备操作更加简约,设备性能得到了有效保障,安全风险有效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明显下降,让我们工作更放心、更舒心。”

大水头煤矿是我区推进智能化煤矿建设的一个缩影。为推进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区大力支持辖区内煤炭企业提升改造、挖潜增效,稳步推进9家地方煤炭企业改造提升、达产达标,加强劣质煤、煤矸石、煤层气综合利用, 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加快建设煤炭储运交易转化基地。到2025年,平川区煤炭储备能力有望达到 2000 万吨,转运(吞吐)量 4000 万吨/年以上,煤炭产业产值达到 65 亿元以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白银蜀陇建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把国家对建筑行业的需求作为自身科研攻关方向,将陶瓷新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成功研发了新型轻质陶瓷装饰复合保温一体化板(也称泡沫陶瓷)、仿真石材装饰板、高强度陶质地铺石等两大类六个品种的高新专建筑新材料,实现订单量产,企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白银蜀陇建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玉桥:“我们的建筑它的能耗要节能,我们就把节能材料和泡沫陶瓷这个轻质的材料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在装配式建筑的过程当中,第一个提高它的使用率和安全性,同时还使我们房屋能够达到一个节能的状态。”

作为西北最大的陶瓷建材生产基地,近年来,平川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以大型化、集约化、品牌化为方向,着力发展建筑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及其他关联产业,打造陶瓷产业集群。目前,平川建筑陶瓷产能达到2000万平方米,日用陶瓷产能达到300万件。2023年,陶瓷企业完成产值1.1亿元,增长23.6%。

在甘肃诺尔达工贸有限公司硅酸钙板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一张张利用工业固废粉煤灰等硅质、钙质材料制成,具有保温隔热、阻燃防火等诸多优点的新型多功能节能环保建材陆续下线。企业自2018年落户平川后,紧跟市场新需求与行业技术前沿,研究生产新型建筑材料,逐步发展成为平川区“硅酸钙板”建筑新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

甘肃诺尔达工贸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郭庆:“我们企业在2019首次投产时产能只有80多万平方米,2022年随着新生产线的投产,产能达到170万平方米。2023年随着园区新引进延棉生产企业的投产,我们的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产能得到提升。今后,我们将聚焦产品性能提升、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持续发力,提升竞争力,为推动平川新材料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平川区持续深入开展产业赋能行动,全面深化“链长制”,筛选17家龙头企业重点培育,重点支持容和集团构建煤矿机械制造产业链、诺尔达公司构建“硅酸钙板”建筑新材料产业链、赛诺生物公司构建生物医药产业链等,形成“链式整合、园区支撑、集群带动、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2023年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产值达到20.2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24.85%,新兴产业逐步集聚。

平川区工信局副局长张鹏升:“今年,我局将继续坚定不移实施‘强工业’行动,筑牢工业经济稳增长基本盘。重点支持靖煤公司现代化矿井改造和地方煤矿提升改造,强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促成容和集团与徐矿集团合作,推进苏陇矿山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大力推进生产设备、用能设备、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增进服务保障,落实好惠企政策,不断壮大优质中小企业梯队。”

发挥能源新能源资源优势,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增长点。平川区风能、太阳能资源相对富集,全年日照时数2600多小时,可开发风能50万千瓦,境内有750kV、330kV变电站各1座、330千伏汇集升压站1座,电网网架结构完善,发展新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平川区锚定“双碳”战略目标,把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产业链培育,加快发展风、光等清洁能源,全力构建“风光水火”多能互补一体发展的能源结构,打造风光水火储复合能源基地,逐步形成和增强全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平川区发改局副局长张建炜:“目前,平川区实施的风电、光伏、储能、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共有6个,总投资126亿元。今后,我们将坚定绿色低碳方向,强化全产业链思维,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力争‘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达到10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8亿千瓦时。”

2024年,平川区将坚定不移强工业、兴产业,聚焦延链补链扩链强链,进一步提升产业层级,力促工业产业向规模化、链条化、集群化、绿色化迈进,奋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平川要闻

平川区:铸强工业“主引擎” 实现量质“齐提升”

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 作者:平川区融媒体中心 | 日期:2024-05-08 08:32 | 阅读:

工业经济是支撑稳定区域经济大盘的中流砥柱。平川区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持续用力掀起大兴工业的新热潮,推动煤炭、电力、陶瓷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内涵集约发展,充分激发新型工业化强大动能,挺起经济发展的脊梁,将新型工业化之“机”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之“势”,努力实现产业竞争和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煤、电、陶是平川区传统产业,也是平川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在全区的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是全区经济的中坚力量。为实现传统产业优势再造,我区以循环发展和延伸产业链为主攻方向,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让传统产业紧跟时代步伐,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走进甘肃靖煤能源有限公司大水头煤矿分公司调度指挥中心,透过显示大屏我们能够清晰看到百米井下工作面的实时画面,以及生产系统的实时数据。在这里,工作人员只需通过电脑便可对井下设备进行远程协同控制及一键智能操作,煤炭就会源源不断地从井下输送到地面。

大水头煤矿分公司调度室副主任张龙:“目前,我矿建成一个智能化管控平台,56个智能化系统,其中,主煤流运输系统、井上下供电系统等固定岗位实现‘有人巡检、无人值守’,东北风井主通风机实现在工业集控室常态化远程一键倒机、一键反风,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实现‘远程集控、人工干预’,整体实现了‘减人、提效、增安’的智能化建设目的。”

大水头煤矿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全省能源领域智能化转型排头兵。在历经三年的智能化建设后,2023年顺利通过Ⅱ类中级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今年,大水头煤矿获评第一批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

大水头煤矿分公司生产副矿长邵晓毅:“我矿按照‘统一规划、高度集成、技术领先、整体推进’的智能化建设要求,以‘减人提效、降本增安、体面工作、幸福生活’为工作导向,以‘技术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可视化、管理决策科学化、环境保护绿色化’为工作目标,全系统、全方面开展矿井智能化建设,打造了本质安全、绿色高效的智能化矿井。”

数字引领,智取未来。随着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系统的创新运用,煤炭生产环节的操作更趋高效、集约,智能采煤愿景成为现实。在科技赋能、数字技术加持下,有效促进了煤矿本质安全、高效生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

大水头煤矿分公司综放二队队长邵彦鹏:“在引进先进机电设备、智能化改造后,我觉得生产设备操作更加简约,设备性能得到了有效保障,安全风险有效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明显下降,让我们工作更放心、更舒心。”

大水头煤矿是我区推进智能化煤矿建设的一个缩影。为推进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区大力支持辖区内煤炭企业提升改造、挖潜增效,稳步推进9家地方煤炭企业改造提升、达产达标,加强劣质煤、煤矸石、煤层气综合利用, 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加快建设煤炭储运交易转化基地。到2025年,平川区煤炭储备能力有望达到 2000 万吨,转运(吞吐)量 4000 万吨/年以上,煤炭产业产值达到 65 亿元以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白银蜀陇建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把国家对建筑行业的需求作为自身科研攻关方向,将陶瓷新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成功研发了新型轻质陶瓷装饰复合保温一体化板(也称泡沫陶瓷)、仿真石材装饰板、高强度陶质地铺石等两大类六个品种的高新专建筑新材料,实现订单量产,企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白银蜀陇建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玉桥:“我们的建筑它的能耗要节能,我们就把节能材料和泡沫陶瓷这个轻质的材料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在装配式建筑的过程当中,第一个提高它的使用率和安全性,同时还使我们房屋能够达到一个节能的状态。”

作为西北最大的陶瓷建材生产基地,近年来,平川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以大型化、集约化、品牌化为方向,着力发展建筑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及其他关联产业,打造陶瓷产业集群。目前,平川建筑陶瓷产能达到2000万平方米,日用陶瓷产能达到300万件。2023年,陶瓷企业完成产值1.1亿元,增长23.6%。

在甘肃诺尔达工贸有限公司硅酸钙板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一张张利用工业固废粉煤灰等硅质、钙质材料制成,具有保温隔热、阻燃防火等诸多优点的新型多功能节能环保建材陆续下线。企业自2018年落户平川后,紧跟市场新需求与行业技术前沿,研究生产新型建筑材料,逐步发展成为平川区“硅酸钙板”建筑新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

甘肃诺尔达工贸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郭庆:“我们企业在2019首次投产时产能只有80多万平方米,2022年随着新生产线的投产,产能达到170万平方米。2023年随着园区新引进延棉生产企业的投产,我们的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产能得到提升。今后,我们将聚焦产品性能提升、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持续发力,提升竞争力,为推动平川新材料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平川区持续深入开展产业赋能行动,全面深化“链长制”,筛选17家龙头企业重点培育,重点支持容和集团构建煤矿机械制造产业链、诺尔达公司构建“硅酸钙板”建筑新材料产业链、赛诺生物公司构建生物医药产业链等,形成“链式整合、园区支撑、集群带动、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2023年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产值达到20.2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24.85%,新兴产业逐步集聚。

平川区工信局副局长张鹏升:“今年,我局将继续坚定不移实施‘强工业’行动,筑牢工业经济稳增长基本盘。重点支持靖煤公司现代化矿井改造和地方煤矿提升改造,强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促成容和集团与徐矿集团合作,推进苏陇矿山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大力推进生产设备、用能设备、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增进服务保障,落实好惠企政策,不断壮大优质中小企业梯队。”

发挥能源新能源资源优势,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增长点。平川区风能、太阳能资源相对富集,全年日照时数2600多小时,可开发风能50万千瓦,境内有750kV、330kV变电站各1座、330千伏汇集升压站1座,电网网架结构完善,发展新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平川区锚定“双碳”战略目标,把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产业链培育,加快发展风、光等清洁能源,全力构建“风光水火”多能互补一体发展的能源结构,打造风光水火储复合能源基地,逐步形成和增强全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平川区发改局副局长张建炜:“目前,平川区实施的风电、光伏、储能、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共有6个,总投资126亿元。今后,我们将坚定绿色低碳方向,强化全产业链思维,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力争‘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达到10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8亿千瓦时。”

2024年,平川区将坚定不移强工业、兴产业,聚焦延链补链扩链强链,进一步提升产业层级,力促工业产业向规模化、链条化、集群化、绿色化迈进,奋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