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平川区区长郝效冬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

索引号:GS3145/2020-11466部门:平川区人民政府
栏目:领导解读来源:默认管理员
作者:默认管理员日期:2020-09-28

2019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以下简称《社区矫正法》)审议通过,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专门立法。

背景意义:

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的非监禁刑事执行活动。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为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

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执行制度,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次生动的法治实践,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求的体现。通过十几年的实践情况来看,社区矫正工作为促进各地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社区矫正法》的颁布实施,使社区矫正工作有了法律依据,为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奠定了法律根基、提供了根本遵循,有利于更好地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管,同时也有利于相关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教育帮扶。

机构设置:

提出设立社区矫正委员会并明确职责分工

根据《社区矫正法》的规定,区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社区矫正工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机构应根据需要,组织具有法律、教育、心理、社会工作等专业知识或者实践经验的社会工作者开展社区矫正相关工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依法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此,《社区矫正法》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根据需要设立社区矫正委员会。社区矫正委员会是由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社区矫正工作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社区矫正工作,可由本级人民政府或党委有关负责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财政、教育、卫生、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单位组成,在社区矫正委员会领导下,各单位结合职责任务,抓好社区矫正工作的落实。

工作任务: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相结合

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履行判决、裁定、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等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遵守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关于报告、会客、外出、迁居、保外就医等监督管理规定,服从社区矫正机构的管理,参加法治、道德教育,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悔罪意识。社区矫正机构应按照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的要求实施监管,当社区矫正对象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时,社区矫正机构应视情况给予社区矫正对象训诫、警告、提请公安机关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或者依法提请撤销缓刑、撤销假释、对暂予监外执行的收监执行。

在进行监督管理的同时,《社区矫正法》对做好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为教育帮扶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条件,社区矫正机构可以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帮助社区矫正对象中的在校学生完成学业,可以通过公开择优购买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为社区矫正对象在教育、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扶;对就业困难、有特殊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怎样开展帮扶也作了具体说明:社区矫正对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社会救助、参加社会保险、获得法律援助,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给予必要的协助。

此外,在决定和接收社区矫正对象前,社区矫正机构或者有关社会组织应按照社区矫正决定机关的委托,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社会危险性和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进行调查评估,提出意见。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应提供必要的协助,还应依法协助社区矫正机构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履行矫正小组成员职责,引导志愿者和社区群众对有特殊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必要的教育帮扶。

权益保障:设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特别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为做好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教育,《社区矫正法》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量身定制”了特别规定。

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相比,具有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接受社会教育程度和社会经验积累不充分、识别是非善恶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特点。针对此现象,《社区矫正法》从未成年人矫正措施、监护人职责、信息保密、完成义务教育、就业指导、复学升学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特别规定,要求社区矫正机构根据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年龄、心理特点、发育需要、成长经历、犯罪原因、家庭监护教育条件等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与成年人分别进行;对监护人怠于履行职责的,要求社区矫正机构督促、教育其履行监护人责任,对监护人拒不履行监护职责的,通知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同时,要求社区矫正机构对未成年人信息予以保密,并鼓励未成年人相关社会组织参与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给予政策支持。设立特别规定,也是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关心和保护。

解读关联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