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20403013912770D/2021-172854 | 生成日期: | 2021-06-30 |
文 号: | 关键字: | ||
所属机构: | 平川区政府办 | 发布机构: |
平川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区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第2号提案的函 | |
信息来源:平川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1-06-30 10:16
浏览次数:
|
|
|
|
郭继权代表: 您在区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对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重要决策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2021年《白银市平川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区委办发〔2021〕16号),成立以区委书记杨恭、区长郝效冬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乘势而上推动扶贫产业向乡村产业振兴转变,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转变,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实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 “三农”工作总抓手,立足区情,精准发力,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一、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66666”乡村建设行动。因乡因村确定建设重点,编制建设方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重点打造响泉、陡城、大湾、窎沟、牙沟水、小黄湾、中和、兄弟等8个美丽乡村,重点培育荔森、东鹏、丰嘉晟、裕富顺、宇太苑、寒旱农业6个农业综合体,重点建设陶瓷小镇、高铁小镇、温泉小镇、桃花源小镇、黑毛驴小镇、打拉池红色小镇6个特色小镇,谋划建设丝绸之路黄河古渡博物馆、泉文化馆、地下煤炭博物馆、民俗文化展览馆、小川磁窑陶瓷遗址公园、红军打拉池会师纪念公园等6个特色馆园,全力擦亮红陶、黑瓷、泉谷、驴园、古渡、丹霞“6大地域文化品牌”。2021年,建设陶瓷小镇和打拉池红色小镇等2个特色小镇,建设共和镇和水泉镇等2个示范小城镇。响泉村提升改造工程和打拉池红色小镇已于3月2日和3月14日开工建设,陡城村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于3月18日开工建设。 水泉镇陡城村。2021年计划投资6500万元,全力打造“古韵”陡城,已于3月18日开工建设。截至目前,主要完成了一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建成九代日光温室17座;一河(沙河泉水景观),计划建设68道拦水堤,已完成52道;一桥(沙河景观桥),已完成3座;一馆(陡城史馆),现主体工程已完成;一院(陡城书院),书院、戏楼已完成主体;一场(金安广场)、一门(鹯阴景区大门)、一宿(陡城民宿),全部完成建设任务;一街(陡城古街),商铺主体工程已完成;一路(沙河景观路),完成路基拓宽,准备铺设路面。共和镇红色小镇。中和村、兄弟村已完成主巷道拓宽拆迁4600㎡、自来水管网升级改造,正在进行巷道内通信及电力线杆迁移,外墙美化、人行道铺设、道路改造提升等。S308沿线外已完成立面挂网打底及上色美化12000㎡,正在进行沿街商铺门头整治,三岔路口正在进行土方作业。 二、以“产业兴旺”为致富之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园。2021年重点建设79平方公里的中部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实施西格拉滩土地整治、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万亩食葵种植基地建设等项目,争取启动建设500万方水池3座,建成全域土地综合开发示范、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示范、田园综合体示范、新型生态移民搬迁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园。2021年,重点实施西格拉滩土地整治、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万亩食葵种植基地建设等项目,争取启动建设500万方水池3座,建成全域土地综合开发示范、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示范、田园综合体示范、新型生态移民搬迁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园。完成食葵种植面积1万亩,2022年达到10万亩,2023年达到14万亩。目前项目总体规划已完成编制,流转土地3.19万亩,建成总储量26.28万方蓄水池4个。种植食葵1万亩。平川区现代畜牧产业园。依托甘肃经世济民医药有限责任公司黑毛驴良种繁育和黑毛驴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10万头黑毛驴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和阿胶产业园。2021年建成平川阿胶产业园,培育养殖黑毛驴1.8万头。依托东方希望集团现代生猪养殖循环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建设100万头生猪养殖暨肉食品加工扶贫产业园。2021年完成大营水现代化育肥基地和种猪种源生产基地建设,该项目已于3月11日开工,已完成项目区临时水电的搭建工作以及合同签订,目前正在进行场地平整。项目配套用水设施,正在代理招投标阶段。阿胶产业园项目生产车间钢柱已完成,办公楼、博物馆完成基础处理,产业园围墙已砌成,正在进行围栏建设。建设富硒泉水功能农业经济区。依托10万亩砂田和257眼机井的富硒土壤资源、富硒水质资源,培育发展以优质矿泉水、富硒功能食品为主的消费品加工业,加快神木山泉水厂、云农中试城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富硒产品5个、即食食品5个,建成富硒有机肥和富硒饲料集中加工区1个、富硒农产品现代营销体系1个,打造富硒泉水功能农业产业园4个、富硒养殖基地6个。目前,已完成59个土样以及36个农产品全硒含量测定。指导我区苹果、枸杞、藜麦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突出农产品营养与保健功能,积极申请注册富硒甘味品牌。 三、以“美丽乡村”为颜值担当,扎实开展“清洁乡村·美丽庭院”五年专项行动。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市上开展的“五整五创”乡村振兴、“一推进四提升”乡村建设五年行动,扎实开展“清洁乡村·美丽庭院”五年专项行动,认真做好“四清四化”工作(乡村清理房前屋后、沿路沿线、田间地头、河塘沟渠,庭院序化、美化、绿化、德化),用好“红黑榜”“积分超市”等有效载体,推动建立全民参与的长效机制,切实提升乡村宜居度、群众幸福感。共督查7次整改问题710余处,清理垃圾10893.9余吨,新增垃圾清运车22辆,垃圾箱塑料的30个,铁皮垃圾箱60个,新增垃圾池23个,规整农户庭院2525处,清理河塘沟渠59.8公里,捡拾废旧农膜300余吨,规整秸秆2525处,整治清理畜禽养殖粪污2188.6吨,清理乱搭乱建废旧厂房棚舍3146处,发动群众参与24341余人次。打造美丽庭院812户,建成“积分超市”51个,创建清洁村庄9个。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2021年省上下达我区新建、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4000座,目前完成1193座。农村问题户厕排摸进展顺利。一是成立了农村户厕问题排摸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专人负责、党政分管领导同抓共管体系,区直部门分类主抓、乡镇承担主责、村组具体排摸的联动机制。二是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入户宣讲等传统宣传手段和网络、微信等现代媒介平台,向群众深入宣传“厕所革命”的好处,深入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活动,广泛普及环境和卫生科普知识,努力培育广大群众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三是制定印发了《白银市平川区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实施方案》,对全区6761座户厕全面排查。截至目前,全区共排摸5237座户厕,问题户厕111座。 四、以“文明新风”为乡风内涵 ,树立高尚文明乡风。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倡导乡村移风易俗,切实做到村风文明,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尊老爱幼、诚信友善、勤俭节约,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健康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深入农村千家万户。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融入乡村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面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五、以“基层党建”为组织保障,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加强党员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员积分制、党员联户和民主评议制度,规范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日、阳光议事日等党员活动,深入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实现党员全覆盖。精心策划组织党员政治生日、优秀共产党员表彰等庆七一活动,在全区范围内进一步营造党员进位争先的浓厚氛围。二是提升村级工作规范化水平。持续抓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三务”公开等村级制度落实,进一步理顺村级运行管理机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三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推行“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模式,实行村干部带头投资,村集体资产入股,合作社经营发展路子,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壮大村集体经济,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的达到20%,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的达到65%,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的占15%。通过对2020年村级资产核查、录入、建立台账,做到有依有据、查有实据。目前全区村级资产实有总量4.36亿元,农业资产417万元、经营性资产1.05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