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20403013912770D/2022-172854 | 生成日期: | 2022-12-16 |
文 号: | 关键字: | ||
所属机构: | 平川区政府办 | 发布机构: | 平川区政府办 |
平川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区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第25号建议答复的函 | |
信息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2-12-16 16:54
浏览次数:
|
|
|
|
任新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省级特色种植产业园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关于加快建设省级特色种植产业园的关心。您提出的几点建议,对于我区加快建设省级特色种植产业园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区龙头企业少,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如:食葵、菊芋品种少。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主要成效如下: 一、落实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扩大种养规模。种植业方面:落实现代种业1.2万亩、瓜菜2.6万亩、果品2.1万亩、马铃薯5.2万亩、中药材0.8万亩、小杂粮3.46万亩、文冠果3万亩、亚麻2.48万亩、大枣1.97万亩,优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4.42万亩,完成倍增任务25.55万亩的95.6%。养殖业方面:肉牛、肉羊、黑毛驴、生猪、鸡、奶牛存栏分别达到0.85万头、22.19万只、1.42万头、21.90万头、68.89万只、0.43万头,优势特色养殖存栏达到115.68万头只,完成倍增任务64.56万头只的1.79倍。着眼全产业链建设,围绕菊芋、黑毛驴、文冠果等主导产业,依托利尔康菊芋生产线、黄峤镇农特产品等生产加工线,种植菊芋1万亩、藜麦0.85万亩、带动农户5000余户。加大“甘味”品牌创建,推荐申报“三品一标”绿色食品认证5个,白银博康养殖公司“博犇”商标成功入选第三批“甘味”企业商标品牌目录;申请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730万元,正在建设机械冷链库8个,新增库容1.02万吨。 二、推进“新两园”建设,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园和平川区现代畜牧产业园规划编制为基础,完成王家山黑毛驴产业强镇项目申报工作,加快平川区现代种植农业产业园规划编制,争取省级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资金50万元。全面推进“新两园”建设,按照“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制定了《平川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标准化种养产业园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方案》,完成全区42个标准化种养产业园和4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的批复工作,督促51家承建产业园区的经营主体签订了联农带农承诺书,带动农户建成特色种植基地50个,规模养殖基地55家。 三、培育农业经营多元主体,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新引进2家、培育申报市级4家,推荐申报省级4家,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达到84家;按照“五有标准”申报市级示范社10家,规范合作社管理,全区“五有标准”合作社达到207家,占合作社的52.14%;着力推广“党建+产业”的模式,已启动神木头村、毛卜拉村等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5家;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34%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 四、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夯实脱贫成果。落实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575万元,用于产业3236万元,占比58%;一是种植业方面制定了《白银市平川区2022年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奖补项目实施方案》,落实159.396万元带动1021户种植菊芋7969.8亩;落实200万元带动2507户种植马铃薯5.2万亩;落实100万元带动1400户种植藜麦0.85万亩;落实30万元带动建设日光温室10座。二是养殖业方面出台了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标准,落实生猪产业500万元、奶牛产业500万元、黑毛驴产业250万、肉牛产业230万元,引进基础母驴1450头、基础母牛370头、奶牛625头,扶持生猪养殖企业12家;持续发展壮大生猪、奶牛、黑毛驴、肉牛等产业,打造千头标准奶牛示范场3家,年产奶量1.2万吨;肉牛良种养殖场1个,千头标准化育肥场2个;黑毛驴标准化基地1个。通过项目带动,引导三鼎、鑫河、思润源等企业签订订单收购青贮玉米,带动周边800户农户每亩增收400元,同时提供就业岗位75个。 五、加强品牌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全区现有“三 品一标”农产品50个,种植业认证规模为8451.2公顷,畜牧业养殖规模为14.81万头(只);无公害认证24个产品;食品认证22个产品,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平川山羊”“平川甜瓜”“平川苹果”“平川黑驴”),“甘味”农产品3个(“丰嘉晟”“成丰”‘种北粮源’)精心包装推出“屈吴山泉”等特色品牌。今年,借助“国家储备林+N”项目建设,着力打造20万亩文冠果种植基地,围绕品牌创建,持续放大“甘味”品牌、“平川味道”招牌效应,推荐申报“三品一标”绿色食品认证5个(窎沟果品的苹果和甜瓜、种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小杂粮糜子和小米、甘肃利尔康生物有限公司的菊粉、成丰农民专业合作社洋芋);申报“甘味”企业商标品牌3个(宇太苑“山地苹果”、博康“博犇”牌牛肉、白银宏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陇原砂”苹果)。全面落实“产业链链长制”,不断推动优势产业集群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申请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730万元 ,确定建设主体8家。 六、全面覆盖农业保险、为农业收入提供保障。2022年我区计划农业保险中央品种和省级品种14个,其中:中央财政补贴品种7个(马铃薯、玉米、牦牛、能繁母猪、奶牛、小麦、育肥猪);省级财政补贴品种7个(苹果、中药材(黄芪)、肉牛、肉羊、露地蔬菜、设施蔬菜(温室、蔬菜)、鸡);“一县一(多)品”5个(黑毛驴、藜麦、荞麦、菊芋、西甜瓜)。中央品种完成率为132.56%,参保率为110.06%。签单保费444.1万元,提供风险保障10121.2万元。省级品种完成率为109.61%,参保率为84.22%。签单保费201.03万元,提供风险保障4470.58万元。“一县一(多)品”完成率为128.07%,参保率为46.19%。签单保费192.18万元,提供风险保障4935.78万元。综合完成率为116.32%(种植业完成率153.46%,养殖业完成率105.29%)。参保率为99.96%。累计签单保费837.31万元,累计提供风险保障19527.56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采取您提出的建议:用足农村的土地 政策,继续创新经营机制。积极落实奖补政策、持续壮大龙头企业队伍的同时,积极打造种植业特色产业园区。 一是抓好农村“三变”改革,拓宽增收路子。借助“三变”改革将村集体的经营性资产的使用权,推广毛卜拉村“一户一田”大块变小块、种田乡耕地委托种植等模式,实施好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在黄峤镇焦口村、共和镇兄弟村等12个村各扶持15万元,通过出租、入股、变现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鼓励支持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加工在镇、产业在村,不断壮大重点村增收产业,拓宽村集体收入渠道。尽快让重点村走上小群体、大规模发展路子,夯实稳定增收基础,提高质量规范村级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启动运行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拓宽发展路子,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前提,推广“三变+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组织模,争取“三变”改革村域全覆盖。 二是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全产业链发展。按照“一核一带五园区”发展规划,实施西格拉滩土地整治、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万亩食葵种植基地建设等项目,建设全域土地综合开发示范、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示范、田园综合体示范、新型生态移民搬迁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园;依托甘肃利尔康生物有限公司菊芋种植和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和新疆喀纳斯润丰投资有限公司食葵种植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建设食葵种植5万亩、菊芋种植5万亩的平川区现代种植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以水泉镇为核心区,以王家山镇、宝积镇、共和镇、黄峤镇为示范区,以种田乡、复兴乡为辐射区的建设平川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