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03013912770D/2020-172854 生成日期: 2020-09-12
文       号: 关键字: 2019年平川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所属机构: 平川区政府办 发布机构: 平川区政府办
2019年平川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信息来源: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0-09-12 14:02
浏览次数:

2019年,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工业主导、园区引领、城乡融合、生态宜居、富民强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各种挑战,重点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区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一、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8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37.03亿元,下降3.3%;第三产业增加值27.48亿元,增长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7:53:39.3,与上年的6.5:56.3:37.2相比,第二产业回落3.3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434元,同比增长3.8%。

图1:2014-2019年全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图2 :2014-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61亿元,增长5.8%;住餐业增加值0.81亿元,增长7.2%;金融业增加值1.64亿元,增长3%;交通邮政业增加值0.92亿元,增长6.5%;房地产业增加值3.03亿元,增长11.5%;其它服务业增加值18.33亿元,增长6.8%,占第三产业比重为66.7%。

表1:2019年平川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生产总值

69.89

0.9

第一产业增加值

5.38

6.3

第二产业增加值

37.03

-3.3

工业

29.24

-6.3

第三产业增加值

27.48

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0.92

6.5

批发和零售业

2.61

5.8

住宿和餐饮业

0.81

7.2

金融业

1.64

3

房地产业

3.03

11.5

其他服务业

18.33

6.8

农林牧渔服务业

0.14

3.6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9.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29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2.17%,比上年末提高0.5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率为8.24‰,死亡率为5.3‰,自然增长率为2.94‰。

图3:2014-2019年全区常住人口(万人)

表2:2019年平川区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单位:万人、%

指  标

年末数


比重

全区常住人口

19.8

-

其中:城镇

14.29

72.17

乡村

5.51

27.83

其中:0-14岁

3.3

16.67

15-64岁

14.3

72.22

65岁及以上

2.2

11.11

年末全区总户数6.9万户,户籍总人口为20.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15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63.5%(以上数据来自公安分局统计年报表)。

年末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3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5%。全年组织劳务输转人数2.43万人,创劳务收入4.97亿元。

二、农业

2019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完成30.79万亩,下降1.6%。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完成22.34万亩,下降4.1%;夏粮播种面积4.39万亩,增长6.98 %;秋粮播种面积17.95万亩,下降6.43%。其中小麦2.49万亩,下降15.9%;豆类2.54万亩,增长11.2%;玉米9.5万亩,下降3.1%;马铃薯4.38万亩,下降10.7%。

全年粮食产量4.98万吨,增长1.41%,其中:夏粮产量1.04万吨,增长3.6%,秋粮产量3.94万吨,增长0.8%。蔬菜产量5.36万吨,下降6.9%;瓜果产量4.7万吨,增长43.6%。

图4:2014-2019年全区粮食总产量(万吨)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完成7.07万亩,增长11.46%。其中油料2.31万亩,增长13.8%;蔬菜1.29万亩,增长12.4%;瓜果类1.94万亩,增长73.3%;中药材1.52万亩,下降24.8%;棉花0.01万亩,增长0.9%;青饲料1.38万亩,下降17%。

年末全区大牲畜存栏1.38万头,增长37.9%,其中牛存栏0.39万头,增长23.4%,驴存栏0.9万头,增长49.8%。猪存栏7.47万头,下降13%,猪出栏8.3万头,增长8.6%;羊存栏10.94万只,增长11.4%,羊出栏9.15万只,增长6.8%;家禽存栏62.46万只,增长12.5%,家禽出栏22.74万只,增长17.5%。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0751.42万元,其中种植业49129.68万元,林业970.98万元,畜牧业25097.62万元,渔业129.23万元,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5423.91万元。

农村用电量达到10753.24万度。水地有效灌溉面积11.3万亩,保灌面积8.95万亩。年末水平梯田面积累计达到11.7万亩。

三、工业、能耗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原煤产量900万吨,较去年减少51万吨,下降5.3%,库存74万吨,较去年增加56万吨。发电量68.06亿度,较去年增加8.45亿度,增长14.2%。陶瓷企业墙地砖产量122万㎡,下降5.4%。

表3:2019年平川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900

-5.3

发电量

亿千瓦时

68.06

14.2

火力发电量

亿千瓦时

66.6

14.8

风力发电量

亿千瓦时

1.46

-8.2

瓷质砖

万平方米

122

-5.4

自来水

万立方米

633

-2.6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8.1亿元,增长1.2%。其中,中央、省属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2.37亿元,增长0.4%;区属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73亿元,增长9.4%。煤炭行业总产值34.49亿元,下降5.8%;电力行业总产值17.81亿元,增长16.4%;陶瓷企业总产值0.37亿元,下降4.5%;其他产值为5.43亿元,增长6.9%。

工业增加值下降6.3%,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8%。规上工业下降6.5%;中央、省属企业下降7.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4.3%,区属企业增长13.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7%。其中:煤炭行业下降11.6%;电力行业增长12%;陶瓷行业下降5.4%;其他行业增长15.8%。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1.95%。

图5:2014-2019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及增速

能耗:能源消费总量76.58万吨标准煤,下降0.21%。工业能源消费46.80万吨标准煤,下降2.19%;居民生活用能12.12万吨标准煤,增长1.08%。单位GDP能耗1.1670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14%。

建筑业: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3.62亿元,增长74.46%。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55%。其中项目投资下降0.16%;房地产投资增长16.87%。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78%;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8.16%,其中工业投资下降18.3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4.62%。民间投资增长20.43%。

5000万元以下项目55个,投资下降5.88%;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28个,投资增长1.13%。

表4:2019年平川区房地产投资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完成额

比上年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

亿元

5.05

16.87

其中:住宅投资

亿元

4.11

20.53

房屋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47.91

22.81

其中:住宅面积

万平方米

39

33.33

房屋新开工面积

万平方米

16.05

-24.29

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

万平方米

14.02

-11.93

房屋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11.82

35.4

其中:住宅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9.36

34.87

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7.89

72.27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7.08

102.29

房地产业:全年房地产项目投资增长16.87%。房屋销售额为3.62亿元,增长102.7%;销售面积7.89万平方米,增长72.48%。

五、财政、金融

财政:2019年全区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16921万元,下降11.6%。其中:税收收入108933万元,下降2.8%;非税收入7988万元,下降60.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142万元,下降9.2%。

图6:2014-2019年全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增速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0758万元,增长18.7%,财政八项支出累计完成129906万元,增长21.43%,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71.8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933万元,增长19.14%;公共安全支出2867万元,下降12.24%;教育支出40571万元,增长9.32%;科技支出906万元,增长146.8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618万元,增长16%;医疗卫生支出12032万元,增长26.71%;环保支出1807万元,下降72.87%;城乡社区支出26172万元,增长124.86%。

金融: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1.5亿元,增长1.9%;各项存款余额142.5亿元,增长8.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6亿元,增长10.7%。人民币存贷款余额234亿元,增长6.04%。

图7:2014-2019年全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及增速

图8:2014-2019年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及增速

六、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全区有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幼儿园103所,其中完全小学32所,小学教学点16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高级中学3所(民办一所),职业技术学校2所,幼儿园33所(公办15所,民办18所)。全区中小学校学生数28288人,在校小学生16640人,其中女生7671人;在校初中生7212人,其中女生3372人;在校高中生4436人,其中女生2242人;全区幼儿园人数8415人,其中民办幼儿人数3955人。

全区教职工总数3789人,专任教师总数3430人。其中:幼儿园教职工664人,专任教师423人;小学教职工1239人,小学专任教师1218人;初中教职工1288人,初中专任教师1217人;高中教职工598人,高中专任教师572人。全区中小学占地面积129.44万平方米,中小学校校舍建筑面积32.75万平方米,全区中小学图书有78.19万册。全区中小学有计算机4764台,固定资产总值7.66亿元。

学前3年毛入园率94.2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7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41%。

七、文化、旅游和卫生

文化:全区共有民间艺术表演团体19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5个(其中民营博物馆4家,包含陶瓷博物馆),纪念馆2个,文化广场96个,文化站11个,农家书屋68家。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03处,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8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包含革命遗址9处文物保护点)。全区现有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85%,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76%。

旅游: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25.9万人次,同比增长24.0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8亿元,同比增速28.72%,旅游业新增直接就业人数835人,同比增长13.76%。

卫生:年末全区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2个,其中医院7家,乡镇卫生院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家,村卫生室61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86家,区级卫生计生公共服务机构4家。全区医疗机构总床位数1835张,卫生技术人员233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11人,注册护士1520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06人,千人拥有床位8.70张。

八、商贸流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

商贸流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8.45%。按销售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6%;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83.9%。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增长8.43%,餐饮收入增长8.5%。

图9:2014-2019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全年批发业销售额增长8.2%;零售业增长8.9%;住宿业营业额增长8.4%;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2.3%。

居民收入: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86元,增长7.6%。其中工资性收入为26061元,增长7.5%;经营性收入为4746元,增长7.3%;转移性收入为5486元,增长7.9%;财产性收入为993元,增长9.2%。生活性消费支出20074元,增长9.7%。

图10:2014-2019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5元,增长9.6%。其中工资性收入4801元,增长9.5%;经营性收入4389元,增长10%;转移性收入1438元,增长8.8%;财产性收入57元,增长12.6%。生活性消费支出9630元,增长8.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3.49:1。

图11:2014-2019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社会保障:全区应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68476人,实际参保63297人(其中应缴费人数51635人,享受待遇人数16609人),全年续保缴费人数46688人,续保率95%。

全区有362家各类单位的17557名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征缴医疗保险费7826万元。为3319名住院职工参保患者支付医疗保险费1409.7万元。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实现参保132657人,全年城乡居民缴纳医疗保险费2936万元,共为258539人(次)符合报销规定的住院患者支付医疗保险待遇8527.57万元。

城市低保达到2253户5797人,全年发放保障资金3640.49万元;农村低保达到1707户5555人,全年发放保障资金1535.99万元。

九、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资源:全年实际取水总量为8325.05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456.63万立方米,地下水1868.42万立方米。按用水用途来分:农业用水5643.01万立方米;工业用水1726.89万立方米;生活用水787.41万立方米;生态用水167.74 万立方米。

环境:全年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均值剔除沙尘前90μg/ m³,剔除沙尘后81μg/ m³;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剔除沙尘前40μg/ m³,剔除沙尘后37μg/ m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平均浓度分别为20μg/m³、22μg/ m³、1.9mg/m³、94μg/ m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达到二级标准,其他未达到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0天。

2019年平均气温10.6℃,较历年平均高0.1℃,年内最高35.9℃,最低-14.0℃,城区年降雨量252.3毫米,集中在4到10月份,蒸发量为1701.5毫米。

安全生产:2019年,全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1起,死亡7人,受伤10人,经济损失20.94万元。其中:道路交通事故7起,死亡5人,受伤6人,经济损失2.44万元;其他行业领域发生事故4起,死亡2人,受伤4人,经济损失18.5万元,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1人。

注:

1.本公报中涉及统计部门数据均为2019年报数,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数据来自平川区人社局,城乡低保数据来自平川区民政局,财政收支数据来自平川区财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平川区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平川区卫健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平川区支行,户籍人口数据来自白银市公安局平川分局,文化旅游数据来自白银市平川区文旅局,资源数据来自白银市平川区水务局,环境数据来自白银市生态环境局平川分局,气象数据来自白银市平川区气象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白银市平川区应急管理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