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20403013912770D/2021-172854 | 生成日期: | 2021-11-15 |
文 号: | 关键字: | ||
所属机构: | 平川区政府办 | 发布机构: | 平川区政府办 |
区文旅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 |
信息来源:白银市平川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1-11-15 00:00
浏览次数:
|
|
|
|
2021年区文旅局以文化引领、改革创新、融合发展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以文化惠民工程、文体设施建设为抓手,以加快重大文化、旅游、体育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切实促进文化、文物、旅游、体育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向上级争取到各类资金1667万元,截至10月底,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01亿元,文化经营法人单位达到190家,旅游接待人数110万人次,同比增长23.68%;旅游收入72153.41万元,同比增长22.74%。 (一)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建成区级文化单位9个(平川区融媒体中心、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博物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体育中心、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广电网络公司)、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91个、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61个,农家书屋68家,基层文艺辅导基地11个,单项体育协会达到19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共1099人。区文旅局荣获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和白银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区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4万册,电子借阅机共有云资源电子图书100万册。2021年体育中心为8个乡镇、街道配发了体育健身器材,其中:健身路径14套、室外乒乓球台18付、篮球架4付、羽毛球架1付。 (二)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体活动。春节期间,为丰富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庆元旦诗歌朗诵、“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艺交流、“庆元旦·迎新春”摄影作品、“疫情防控做宣传·为民服务送春联”等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陆续推送,春节期间点击量达26.6万人次。开展“永远跟党走 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和“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文化宣传活动以及2021年“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活动。举办白银市平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宣传总队2021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红色文艺轻骑兵进乡村、进社区、进军营演出活动。协办“秋韵陶都 喜迎国庆”白银平川陶瓷小镇艺术节活动。举办全区广场舞大赛、平川区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平川区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平川区职工乒乓球比赛。成功承办2021年甘肃省足球协会青少年足球(U17男子组)锦标赛和白银市第五届运动会“大象能源杯”乒乓球比赛,荣获2银1铜,青少年组荣获10金、6银、8铜的好成绩。参加市五运会大众组八个大项77人,共获得3金,8银,6铜,6个第四名,3个第五名,2个第六名,3个第七名。五运会青少年组后期比赛参赛人数47人,获得田径2金1银7铜,跆拳道3银,武术3金2银1铜的好成绩。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区文化馆举办“贺百年华诞·展风华正茂”白银市平川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摄影展,共征集书画作品58幅,摄影作品59幅。承办“永远跟党走”——平川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综合运用音乐舞蹈、合唱独唱、诗歌朗诵、情景表演、视频影像等多种艺术手段和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辉煌历程,展示了全区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烈的爱党爱国情怀,进一步激励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奋进、顽强拼搏,奋力谱写平川大地的新篇章。 (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水泉镇新发展农家乐3户,民宿1家;以文旅项目为支撑,古韵·陡城已建设完成景观大门、观景台、民宿、戏楼、陡城书院;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泉村·响泉全方位打造乡村旅游新样板;水泉镇小黄湾村至野麻村设立旅游导示牌、景观石刻19个;打拉池红色小镇已完成中和村新阵地改造提升,红山寺建设片区土地平整1500余方。通过申报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兄弟村乡村旅游规划建设项目,争取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乡村振兴旅游项目)补助100万元。举办了2021年第五届全民广场舞大赛暨民俗文化旅游节、2021年“赏梨花·游丹霞”健康行活动,开展农副产品展销、特色美食品尝体验、陶瓷制品展销、摄影采风创作展览、“弘扬国粹·共享健康”传统体育健身、“走近文物·触摸历史”文物保护宣传、音乐舞蹈文化艺术展示等活动,活动期间接待区内外各类游客3000多人,实现旅游收入100余万元,带动当地村民200多人从事农家乐经营、农特产品销售等活动,在增加当地村民收入的同时,有效推动了“文旅、农旅、体旅”的融合发展。国庆黄金周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协办平川区鹯阴古渡商贸集市活动,活动期间连续7天向游客和广大群众奉献戏曲、歌舞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观看选购,积极助推乡村振兴。举办平川区国庆旅游创意短视频大赛,全民动员,全方位宣传平川,推介平川。 积极参加白银文旅赴天津推介会、“5·19中国旅游日绿色发展·美好生活主题宣传活动”,展销陇烨陶瓷和陶研中心系列旅游陶瓷精品。陇烨曜变铁红金圈结晶釉天球瓶获得第十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特等奖;陇烨曜变铁红金圈结晶釉福禄瓶荣获第十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金奖;陇烨·油滴天目釉——一壶四碗荣获“2021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入围奖;陇烨·陇上红罗汉杯荣获第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十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大赛优秀奖。 (四)扎实推进文旅项目建设。2021年,招商引资项目4个,签约资金37500万元,到位资金16650万元。其中白银市平川区陡城黄河民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8200万元,已完工。白银市平川区渔业休闲度假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已完成投资1150万元。白银市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平川区现代循环产业园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2800万元,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区文旅局共谋划区列重点项目11项,计划投资15469万元,其中新建项目2个,续建项目3个,扩建项目1个,前期项目5个。已完成投资4468。一是新建项目:1.小川瓷窑遗址保护修缮工程已到项目资金申请阶段。2.白银市平川区渔业休闲度假基地建设项目已完成特色餐厅建设和内部装修,正在进行景观打造和环境整治。二是续建(扩建)项目:1.平川区博物馆装修布展项目。已争取的省级展览补助资金、安全防范系统专项资金310万元,已完成4个标段招标工作,目前消防工程已完成一层、二层通风管道制作及吊装、消火栓管道、喷淋管道、高位水箱等工程,室外消防泵房内设备也在重新安装中,地暖铺设二楼夹层,其他工程待明年继续施工。《平川区博物馆展厅布展装饰及办公区装修工程》展厅部分墙体进已拆除、地坪和吊顶点位已完成,已完成投资290万元。空调、电梯设备等正在采购中,安防工程完成室外布线,等待布展装修工程完成后择时进场施工。2.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已完成基础、主体框架以及隔离墙建设,室内隔墙、地下室粉刷和地下管网工程已完成,正在安装球形屋顶,进行室内外粉刷。3.白银市平川区县级公共体育场田径跑道和足球场建设项目。项目8月5日已完成招投标手续,大部分场地已完成平整,靖电二厂灰管线正在挪动中。4.白银市平川区陶都花苑景区建设项目(扩建)。已完成设计,游客服务中心已完成内部装修,村口景观点、村内景观墙、沿村流水景观带已完成,马术培训基地、村内绿化带,综合公共服务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已完成建设,村内柏油道路已完成铺设,“泉”文化馆内部装修已接近尾声。 (五)稳步落实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全力推动文物资源保护传承。目前已完成《小川瓷窑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终稿编制工作,已上报上级行政部门申请终级评审,待评审通过后,将上报省政府公布实施;《柳州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目前已完成前期田野调查和基础资料汇编,考古勘探,设计单位正在按照考古勘探成果进行编制完善。小川磁窑遗址一期保护修缮工程勘察设计方案及工程预算已全部通过最终审核,将能争取到2022年度国家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22.48万元。今年我局还编制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川瓷窑遗址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项目方案》、《王进宝墓葬遗址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项目》,《明长城关堡陡城堡保护及展示利用项目》、《一处明长城、四处烽火台本体保护加固项目》申请国家文物局立项,《红山寺石窟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方案》方案已获省文物局申请立项批复,能争取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92.48万元。编制了《陡城城隍庙文物建筑修缮工程勘察设计方案》,概算资金为207万元,已按照项目申报流程申报,获得了上级文物行政部门的批复文件,并于8月中旬完成修缮任务,项目资金来源是由区财政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目前2022年省级专项资金正在走申请流程。 (六)严格监管文化旅游市场。为强化行业安全监管,认真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攻坚年,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坚持执法常态化、规范化,强化行业安全监管,积极开展了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扫黄打非”和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依法加强对网吧、游戏游艺、歌舞娱乐场所和校园周边环境等领域的执法检查,坚决打击无证经营、噪音污染、涉黄涉非、涉黑涉恶等违规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860人(次),检查各类场所310家(次),行政处罚(当场处罚)8家,收缴盗版出版物300余册。对1家网吧因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给予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停止营业的行政处罚。 (七)全力做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 定期开展专项检查行动,督促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传输机构认真落实安全播出工作制度,督促广电网络公司平川分公司实施好“村村通”“户户通”、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维护运营,今年争取区级“村村通”“户户通”维护资金13万元。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以确保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正常规范。 (八)加强文旅行业疫情防控措施。对全区公共服务场馆、文化娱乐场所、旅游景点进行网格化管理,将疫情防控指南等相关要求下发到每个重点场所,并对照疫情防控指南,组织执法人员对每个场所进行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现场指导,及时整改。组织娱乐场所、网吧、旅游景点、星级酒店场所负责人,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督促文化旅游经营单位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规定,查缺补漏、消除盲点。通过预约登记、分流限流、一米线等控制人员密度,对入馆及消费人员实行“查验健康码、出行码+配戴口罩+测量体温”进入。 10月下旬以来,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对全区旅行社、景区、景点、星级饭店、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文化馆、图书馆)、游泳馆、体育场馆、上网服务场所(KTV、网吧)等81处文旅场所进行疫情防控检查,做到关死看牢;排摸星级酒店21日以来累计入住旅客397人,其中绿码397人,黄码0人,红码0人。一个月内有疫区旅居史的共54人。抽调工作人员53人下沉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在3个社区8个点位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九)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一是坚持把意识形态有关内容纳入领导干部学习重要内容,及时传达学习各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利用自学、党员大会、干部职工大会等,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内容,利用好“学习强国”、“甘肃党建”APP,通过公布排名切实加强干部职工学习教育。充分利用各类平台,建设主流意识形态阵地。二是充分发挥新媒体互动性强、参与度高、时效性佳的独特优势,通过各类新媒体,截止2021年11月,平川文旅各新媒体平台推送文旅活动、疫情防控、政策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内容的信息1825条,其中,中央网络媒体共3条(学习强国3条);省级网络媒体共641条(甘肃电视新闻1条,视听甘肃1条,今日头条505条,新甘肃134条);市级网络媒体共50条(白银文旅48条,白银日报1条、发展白银1条);自媒体共1132条(平川文旅微信公众平台993条、平川融媒6条、抖音68条、快手65条)。 自10月15日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平川文旅微信公众号推送疫情防控信息共174条,浏览量达6097次。平川文旅头条号推送疫情防控信息182条,展现量达42.5万次,平川文旅抖音号发布7条,浏览量412.3万次。平川文旅快手号发布7条,浏览量1.9万次。 (十)坚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以及政治执行力,力争在提升理论素养上下功夫、在扩大知识视野上求突破、在推动工作发展上见实效。通过召开党风廉政专题会议、中心组学习会、干部职工大会等方式,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各项纪律,局党组成员与局属各二级单位、各业务股室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和《个人廉政承诺书》。 二、规划编制情况 2021年,制订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职责及保障措施,确保了规划编制重点工作有突破,阶段工作有成效。一是组织编制了《平川区“十四五”文化体育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已完成规划初稿,正在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中。《平川陶瓷小镇文化创意园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重点编制道北片区3600亩建设用地策划方案和30公顷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柳州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目前已完成了前期田野调查和基础资料汇编,考古勘探,设计单位正在按照考古勘探成果进行编制完善。二是计划编制《平川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平川区黄河文化公园北武当小黄湾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建设项目》、《黄河平川区陡城段文化遗址公园项目》、《平川体育公园建设项目》等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手续。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全区文化体育和旅游产业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以文化惠民工程、文体设施建设为抓手,以文化引领、改革创新、融合发展为动力,以加快重大文化、旅游、体育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全域旅游为统揽,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推进文旅融合,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把平川建设成为文化旅游特色鲜明、服务设施完善、发展环境优良的丝绸之路旅游黄金带上重要的节点城市和兰(州)西(宁)银(川)城际间知名的旅游休闲目的地,构建“一个黄河生态旅游发展带、三大文化公园、六大主题旅游线路”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持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充分发挥文化馆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二是打造“书香平川”,推进全民阅读,建成平川区尚文坊城市智慧书屋并投入使用;三是深入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和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改造提升,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广覆盖、高效能,准备迎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评工作。四是结合传统节日、重要节假日和重大节庆活动等时机,开展文艺晚会,组织“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举办短视频、征文、摄影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展演、赛事活动。五是加强对各类群众文化团队的管理引导,促进群众文化娱乐特别是广场舞等文化活动健康、规范、有序开展;六是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等培训,提升本地文化人才知识和技能,促进城乡文化的互动交流。七是认真研究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积极开展文保专项整治活动。在日常文物保护工作中加强与公安、消防等部门联合执法,在加大文物犯罪打击力度,遏制盗掘、盗窃、走私、贩卖文物等案件的同时,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共同分析文物安全形势,互通掌握的文物犯罪信息,及时总结打击和防范文物犯罪工作。 (三)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山寺石窟、王进宝祖墓葬及家族墓安全防范技术系统工程项目和小川瓷窑遗址保护修缮工程。上报柳州城遗址-西城墙加固工程项目的立项及施工。加大对陶瓷制作技艺和仿古建筑木作营造技艺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力争将我区“仿古木作营造技术”和“陶瓷烧制技艺”申报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四)持续加快文旅项目建设。2022年,抢抓国家长征、长城、黄河三大文化公园建设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积极凝练项目,编制前期手续,争取项目资金。将以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把文旅项目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国家资金投向相结合,与文化旅游工作实际相结合,认真谋划重点项目10项,其中新建项目5个,续建项目2个,前期项目3个。加快推小川瓷窑遗址保护修缮工程、区博物馆装修布展、打拉池长征文化主题公园、平川区陶瓷小镇、平川区县级公共体育场田径跑道和足球场建设项目建设进度。上报平川区革命文物保护工程——红军会师彭总指挥部环境整治工程、彭德怀居住旧址修缮加固及环境整治工程,申请省级立项,提升我区革命遗址保护基础。为发展红色旅游和振兴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十大片区”攻坚工作,积极推进白银市平川区陶瓷小镇文化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实施性规划设计、平川区鹯阴古渡景区建设项目规划编制,争取项目早日落地实施,努力打造文旅行业新的增长点。 (五)持续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继续推进陶瓷小镇、古韵·陡城、打拉池红色小镇、陶都花苑景区基础设施。深入挖掘丝路、边塞、长城、民俗文化特色,讲好“黄河故事”,高品质打造平川黄河古渡丹霞生态廊道景区,以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足黄河平川段文章,以黄河风情黄金旅游带为依托,着力打造以野麻丹霞为代表的地质景观,以鹯阴古渡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景观和以小黄湾为代表的绿洲生态景观廊道。利用陶瓷文化旅游资源,探索文化创意发展与陶瓷产业发展一体化,休闲旅游开发与城市发展的一体化的新路径,加快平川陶瓷小镇文化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打造工业文化旅游魅力之区。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平川区全域旅游规划编制,逐年通过文旅项目落地建设,将全区旅游景区景点连接起来,落实“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六)持续提升体育发展水平。开展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推动体育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健全各类体育市场主体,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统筹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大城乡健身公园、文体广场、乡镇体育健身广场、各健身站点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配备力度,完成县级公共体育场田径跑道和足球场建设项目及11人制足球场1个、田径场1个、行政村篮球场2个、社区羽毛球场2个,并投入使用。积极申报沁川湖健身智慧步道项目,并争取国家预算内投资800万元。 (七)加强文化旅游重点场所疫情防控。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建立完善排查制度,争对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娱乐场所、旅游景点、星级酒店、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制定完善各类疫情防控规章制度。督促文化旅游体育经营单位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疫情防控意识,坚持预约、分流限流、一米线和“两码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 (八)做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省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重点做好水泉镇陡城村、共和镇兄弟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工作;巩固提升小黄湾古村落、黄沙湾村、宝积镇响泉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成果,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补齐“吃住行游购娱”短板。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实施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创建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组织引导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艺术人才、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创客”投身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人才资本向乡村流动,改善乡村旅游人才结构,为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提供智力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