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03013912770D/2021-172854 生成日期: 2021-10-11
文       号: 关键字:
所属机构: 平川区政府办 发布机构: 平川区政府办
关于对区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44号建议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白银市平川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1-10-11 00:00
浏览次数:

苏其龙、冯海江、黄彩旭、关清宏、田东祥、刘凯南、文芳、

张永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乡村文化能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取得的成果

(一)结合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已将乡镇(街道)文化服务列入考核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乡镇(街道)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确保了阵地正常运转和人员到位,基本形成了有文化阵地、有人员、有活动内容,效果明显。已通过中央资金修建陡城戏台,维修复兴乡山李村、种田乡种田村等7个村级文化中心,购置17套移动舞台,配置文化活动器材,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阵地的服务能力。

(二)不断完善“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重视招募乡村文化人才,发展繁荣乡村文化。2020年招募乡村“三区人才”12名,已深入各村开展广场舞、书法绘画、体育、农家书屋阅读、秦腔表演等文化活动的培训和宣传,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取得了良好效果。选派“三区”人员,开展农村戏曲艺术辅导,调动了群众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纠正群众演唱过程中存在的发音吐字,咬字归韵等问题,规范表演过程中动作手势的表达与正确运用,以此来全面提高基层群众的戏曲演唱水平。不仅提升了全区广大戏曲爱好者演唱水平,愉悦了心情,更让广大农民朋友在家门口享受到戏曲大餐,领略戏曲艺术魅力,有效推动了全区农村文化建设和谐发展!

(三)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乡镇(街道)举办的各类节庆、文化旅游、体育比赛等文化活动,提高了乡村文化的宣传力度,丰富了群众的乡村文化生活。通过开展乡村戏剧演出、广场舞大赛、书画展、“铜城杯”篮球赛等文体活动,真正使广大农民既是文化服务的对象,又成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现有“平川区陶瓷烧制技艺”和“平川区仿古木作营造技艺”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类1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类19人,在张明国等15人为白银市民间艺术大师称号基础上,建立非遗传习阵地,组织各项目传承人的传习活动,尤其是濒危项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抢救和保护。

虽然通过各种途径,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差距,我们将在今后中的工作中高度重视,与各级政府、单位部门共同努力,为发展好、繁荣好乡村文化尽职尽责。

二、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文化人才建设

(一)多渠道有效投入,加快文化硬件设施建设。首先我们将积极加大申请中央、省、市财政资金的补助力度,帮助乡镇街道、村社区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其次,动员有能力的村级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因村制宜,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级文化发展;再次将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文化结对帮扶、企业出资、个人捐助等多种方式,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投资新农村文化建设,更好地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积极申请中央资金改造升级长征街道、电力路街道、种田乡、复兴乡5个综合文化站,为广大群众提供更舒适的活动场所,积大提升群众参与度、获得感、幸福感。

(二)夯实文化传播基础,推动文化建设和谐发展。一是积极组建文化社团,依托区文化馆、总分管平台,大力培养农村文艺骨干、民间文艺社团,依托农村文化能人、文艺爱好者等,组建乡村文化艺术团体和文化志愿者队伍,在农村开展常态化文化活动。二是创新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农村文化设施管理机制。支持乡镇政府、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对乡村文化设施进行专门管理,并定期开展文化活动,让农村文化中心、农村书屋等文化设施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三)根据村民需求,开展各类乡村文化活动。为农民渴求知识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结合已建成的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提升“平川公共文化”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在手机app和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阵地数字阅读机实现百万册正版电子书和海量视频阅读观看以及群众文化活动宣传交流培训,在本地模块展现我区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资讯内容,实现通过一部手机了解平川文化全动态,该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我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加大文化人才的培训,让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效能真正体现出来,满足群众需求。并结合我区实际开展文化活动,挖掘当地历史事件,通过建村史陈列室等方式,提炼人文精神,使文明创建由表及里,从现状整治向提升文化内涵转变。

(四)加强乡村文化人才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文化工作者的业务水平。2021年我区将按照上级分配的名额,公开招募7名、选派3名“三区人才”文化工作者,到各乡镇开展辅导培训,协助管理级村文化中心,并充分发挥好“三区”人才和社会文艺团体作用,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戏曲、舞蹈培训等活动,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以此引导农民开展健康、科学、文明的文化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品位。文化工作者是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推手,我区将大力加强文化工作者的业务培训,通过各种演出活动及开展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村文化人才工作队伍,使我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五)进一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我局将积极申报王彩虹、蒙玉鸿、马惠民等人为平川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着力推动我区民间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发展“文旅+非遗”,挖掘民俗文化、民间工艺资源,结合平川地方特色,开发红陶、艺术陶瓷制品、纸烙画、刺绣、剪纸等有特色、有品位、 有内涵、便于携带的平川旅游必购商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