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03013912770D/2024-00001 生成日期: 2024-03-14
文       号: 关键字: 安全,应急,生产,开展,工作
所属机构: 平川区政府办 发布机构:
白银市平川区应急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3-14 09:51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局、防灾减灾救援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应急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五大体系”,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以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为目标,以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专项整治2023行动为着力点,纵深推进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应急管理基层基础不断夯实,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双降”,较大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一、事故灾害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平川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2人,受伤1人(靖煤公司王家山煤矿“8·6”事故、“8·5”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下降25%、66.67%和50%。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7次(其中低温冷冻2次、风雹灾害2次、洪涝灾害2次、干旱灾害1次),同比增长16.7%,造成7个乡镇43个村3107户14363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795公顷,同比下降14%;直接经济损失4842万元,同比下降74.5%。共发生火灾77起,直接经济损失12.1万元,无人员伤亡,同比起数下降2.53%。

二、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全面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完善全面责任、隐患排查、监督管理、宣传培训、应急救援“五大体系”,运行重点时段预警叫醒叫应叫全机制,组织基层应急办全员培训,严格执行督促检查、提醒警示、工作通报等各项制度,出台了《全区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系实施细则》《白银市平川区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胡昌升讲话精神全面开展本质安全提升攻坚年行动实施方案》《平川区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印发风险预警提示单8件,重点领域企业隐患督办函16件,不断强化责任落实。

二是深入开展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聚焦涉路、涉建、涉矿、涉危、涉众、涉火、涉特、涉新等“八个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全流程问题整治闭环机制,精准打击违规电动自行车、电气焊等违法行为,全区安全生产环境得到有力整治。深刻吸取各类事故教训,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及时开展矿山、危化品、工贸行业等突出风险领域排查整治。指导各乡镇街道、各行业主管部门分行业分领域派出督导检查组个数900个,组织安全专家70名,检查企业总数1800家次,发现问题隐患3100余条,隐患整改数2900余条,重大事故隐患数3条,重大隐患整改数2条,执法次数120次,共处罚款190万元。其中,在12家煤矿企业安装“电子封条”,实行实时在线监控监管;推进高危行业强制实施安责险,煤矿投保企业10家;发现问题隐患857条,已经整改800条,正在整改57条,整改率93.3%。共下达执法文书209份,其中现场检查记录70份,现场处理决定书70份、复查意见书69份,共处罚款172.5万元。检查非煤矿山企业40家次,发现问题隐患376条,已完成整改376条,其中重大事故隐患1条,行政处罚2家罚款4.3万元,停产整顿2家,完成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2家,开展露天矿山稳定性分析5家,安装联网“电子封条”2家,尾矿库完成调洪演算2家,完成排洪系统检测2家,安全生产许可证延续3家。检查化工(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企业25家次,发现问题隐患157条,已整改138条,限期整改19条,下发责令限期指令书23份,整改复查意见书17份,行政处罚3.4万元等。检查工贸企业49家次,发现问题隐患476条,已完成整改472条,行政处罚2家罚款2万元。

三是开展专项督查推动责任落实区安委办、区减灾委办成立专项督导检查组,对全区11个乡镇街道、22家部门单位各项安全防范责任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110条,下发整改建议30条,实地抽查重点生产经营单位200余家,查改问题隐患372条,对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清单式”交办,跟踪落实整改。

四是夯实基层基础,防范化解风险。积极创新宣传载体、丰富宣讲形式,组织“5.12”防灾减灾日、“6.16”安全生产月咨询日等宣传活动80场次,开展“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180场次、8000余人。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全国“安全生产月”网络知识竞赛活动,受教育群众达2万余人,获得全市排名第一。积极推动“大喇叭”应急宣教工程建设,实现村村通“大喇叭”的全覆盖。及时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持续加强应急演练,共开展各类应急演练600余场次。紧盯森林草原防火重要时期,加强网格化管理和联防联控,确保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部署和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防火一线。

是科学有效防御自然灾害。明确水库(沁川水库)、塘坝、重点河段、山洪防御、山洪灾害“四级”包抓等责任人和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责任人,落实“三个责任人”“三项措施”。确定落实了平川区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121任。重点河流,重点中小河流河段防汛责任人45人;小型水库防汛行政、技术、巡坝责任人3人;对八个方面进行了督查检查。发现风险隐患问题34条,且完成整改;储备各类应急救灾物资26046件/套,生活类物资共计4018件,防汛类物资22028件,同时区应急局物资库储备各类应急救灾物资608件/套,由平川区应急管理局负责物资管理和运输调配。以协议储备方式储备大型挖机、砂石料运输车辆及机械设备共计46辆、代储砂石料3万方。组建11支乡镇街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共计817人。全区现有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1支26人,1支矿山应急救援队212人,完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施在线检测调试和一站双发对接工作,升级改造和维修自动监测站点28个,无线预警广播72套,新建简易雨量站40套,全面提升预报预警监测能力。截至目前,所有监测预警设施全部运行正常。共发布各类预警信息15711条,发布临灾预警42条,向社会公众发布临灾预警20条。全区共接到救助保险报案3件,按灾害类型划分:溺水3件(5人死亡)。其中已受理赔付2件,总估损金额30万元;正在核查报案为1件。

六是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和370M应急指挥无线通信网已建成,投入使用,已完成对监管企业通信联系方式的收集,优化应急指挥会商视频调度会商系统(华为系统、小鱼易连),对讲机16部,卫星电话13部(区应急局有卫星电话2部和卫星热点1台,每个乡镇街道配发卫星电话1部),无人机1台,移动执法终端39台,370M移动终端17部,不断提高应急工作信息化水平。

七是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开展“结对帮扶”,积极运用“应急+党建”,营造应急系统敢担当、抓落实、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安全责任还需要进一步压实。属地管理责任、行业领域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仍需进一步督促落实。企业重生产、轻安全思想还一定程度存在,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主体责任往往靠政府倒逼落实,部分乡镇街道日常监管和执法力度还有待加强。二是应急救援队伍力量相对薄弱。全区综合性救援队伍和其他专业性、社会化救援队伍布局仍需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应急救援补偿机制不健全,应急力量仍然相对薄弱。三是应急能力还有待提升。应急响应机制的衔接、应急资源的调整、抢险救援力量的整合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应急指挥、信息共享、监测预警、风险研判等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四是执法监管还需再强化。乡镇街道应急、防汛等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开展学习教育培训较少,执法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由多个部门监管的行业还存在监管职责不清、关系不顺、推诿扯皮、“三管三必须”职责履行不到位等问题。

四、2024年工作思路计划

2024年,紧密围绕省市区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抓实举措落实,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开启应急管理新篇章。

总体目标:着眼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政府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建设,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强化监管执法推动整改,进一步强化城市运行安全和应急管理保障,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共建共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扎实开展防汛抗旱、自然灾害防范工作,确保“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

固本强基,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建设

一是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探索健全区安全生产、自然灾害救援指挥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指挥体系。建立区应急救援指挥保障中心,推动应急救援联席会议制度、防汛减灾定期会商制度落地落实;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救灾减灾工作框架,指导街道、社区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落实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强化业务培训,提升工作能力,满足应急工作需求。

二是强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在社区微型消防站的基础上组建社区应急救援力量;联合消防大队组织社区微型消防站专职队员开展应急救援能力集训;增配森林防火应急装备,组织开展春秋两季森林防火应急演练。

三是提升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水平。按照避灾安置场所建设与管理规范要求,推进区级避灾安置点规范化建设,落实避灾安置场所物资储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拉得出,用得上;同时,指导行业部门做好防汛防台、抗雪防冻、森林防火、社区消防站等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管理、使用等,确保时刻处于良好状态。加强与部门、街道沟通协调,通过物资储备、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落实生活类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

四是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对区级各类专项应急预案进一步修订完善,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相关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加强对属地街道、重点企业应急预案的管理,指导督促企业按照简明、实用的原则开展应急处置卡编制工作,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组织开展危化品事故、防汛防台、森林防火应急演练,指导各部门、街道、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拉练。

五是加快示范创建工作进程。全力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抓好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摸清城市安全风险底数,明确安全风险分级防控责任,制定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围绕率先创成首批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目标,认真对标,细化举措,逐项落实。加强与省市沟通协调,推进x家国家级、x家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提高辖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比。

防患未然,牢牢守住安全生产生命防线

一是常态化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整治。加强危化从业单位尤其是危化使用单位的安全监管,开展安全隐患深度排查整治,提升整治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严肃性,形成问题隐患清单,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坚决防止落地打滑。充分发挥安委办牵头抓总作用,协调行业部门做好高层楼宇、建筑工地、矿山、危化品、专业市场、物流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治理,重点提升建筑装修、交通运输领域隐患整改和事故预防能力。深入开展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一步明确任务分工、进度安排和工作要求,统筹推进行业部门齐抓共管,落实专项整治任务,对排查出的高危企业纳入风险管控平台,落实常态化管理。

二是落实重大安全隐患暗访曝光挂牌督办机制。完善《安全隐患约谈通报督办》通报制度和隐患整改闭环机制,强化源头治理。通过对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改,压实行业部门和街道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三是持续保持严格执法高压态势。聚焦道路运输、危化品、物业管理、专业市场等重点领域,严查各类安全生产违法非法行为,采取上限处罚、关闭取缔、停产整顿、联合惩戒等措施,提升安全监管执法的威慑力。加强与消防、住建、市场监管、运管、交警等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形成监管合力,提升执法效率。继续推行街道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案源上报制度,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实现非事故案件查处数、罚款额继续双上升。

借势借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共建共治

一是将应急管理融入基层治理平台。推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工作纳入基层网格,将基层应急管理向村居、最基层延伸,明确基层治理清单,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基层网格早预警早处置业务能力。

二是加大安责险推广力度。进一步落实保险+服务机制,创新服务内容,打造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服务模式,加强安责险投保覆盖率,确保建筑、矿山、危化、专业市场等重点领域全覆盖,推动《平川区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平川区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投保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落地,进一步提升公众参与安全生产、举报违法行为和企业参保责任保险的积极性。

三是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鼓励中小微企业订单式、协作式购买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切实解决部分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无人管、不会管、管不好的问题。加大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力度,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属地街道开展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外包工作,落实辖区重点行业企业专业化指导服务。积极引导各方社会资源,鼓励其他咨询机构参与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培育专业对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中介机构

四是多层次开展宣传培训。分部门、街道、社区不同层面针对性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汛防台抗旱、森林消防等专项培训,提高各级人员应急意识和管理水平。同时以提升民众安全应急和避灾自救能力为目标,加强政务自媒体传播能力,拓展社会化宣传渠道。组织好安全生产月、5.12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提升公众知晓度和参与度。

五是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在市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基础上开发区级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省市纵向、部门横向联通和向街道延伸服务,建立完善的自然灾害风险、减灾能力数据库,实现各平台数据交换、应急信息资源共享、辅助指挥决策等功能。依托社会化服务机构专业力量,对小微企业、危险化学品企业、三场所两企业、专业市场、商业综合体、高层楼宇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沿街店面、合用场所等行业领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动态研判安全风险等级,为城市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