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20403013912770D/2024-00007 | 生成日期: | 2024-05-08 |
文 号: | 关键字: | 工作,防震减灾,地震,应急,加强 | |
所属机构: | 平川区政府办 | 发布机构: |
白银市平川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白银市平川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白银市平川区2024年防震减灾救灾工作要点》的通知 | |
信息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5-08 15:57
浏览次数:
|
|
|
|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抗震救灾指挥部、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现将《平川区2024年防震减灾救灾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此页无正文) 白银市平川区抗震救灾 白银市平川区防震减灾工作 指挥部办公室 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4月9日 平川区2024年防震减灾救灾工作要点 2024年,平川区防震减灾救灾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对防震减灾救灾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全省、全市地震系统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全面总结平川区4.9级地震工作经验、吸取教训,强化防震减灾各方面短板弱项,有效应对处置地震灾害,全面提升地震监测、预警和预报,震害防御,应急响应处置能力,为平川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一、持续完善防震减灾救灾工作体制机制 牢固树立防震减灾救灾工作“一盘棋”理念,坚持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深入推进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基层防震减灾管理体制,进一步理清“防”和“救”责任。强化区抗震救灾指挥部、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对重大地震灾害指挥协调、会商研判、新闻宣传、社会动员、现场保障、信息通报、联络员会议、督查检查等工作机制。健全重大地震灾害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地震处置跨区域应急调度机制,强化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工作协同配合能力。加强市区两级防震减灾工作机构、人员队伍和业务体系建设,打牢防震减灾基层基础。全面落实防震减灾工作责任,组织开展地震灾害防范应对检查。统筹推进白银市平川区“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重点任务和项目落实落地。将防震减灾救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和政府议事日程,全力做好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二、扎实抓好地震监测、预警和震情监视跟踪工作 (一)加强平川区数字地震监测台网、强震台网、宏观观测点等的运维管理,确保资料的连续率、完整率,坚持24小时震情值班制度,做好监测设备运维管理,提升震情信息快速服务能力。及时提供准确的震情信息服务。 (二)依法加强对地震监测台站观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开展监测台站、宏观观测点安全检查,加强对靖电一厂供水分厂监测台站水温、水压、水位定期维护,及时排除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三)坚持“震情第一”观念,强化重点监视工作区的震情监视跟踪工作,制定落实年度震情监视跟踪工作方案。及时开展各类宏微观异常现象的调查核实工作。加强观测资料动态跟踪,认真开展各类会商,做好震情分析研判工作。 (四)发挥震情监视跟踪协作机制作用,加强与市地震局和兄弟县区防震减灾部门在信息共享、震情会商、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提升震情跟踪效能,共同把握震情发展趋势,提高地震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五)制定全国、全省、市两会等重要时段、重大活动的地震安全信息服务保障方案,强化值班值守,确保信息畅通,做好应急准备,及时报告重大情况。 三、强化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 各乡镇街道、各成员单位要持续开展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查明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城乡住宅、学校、医院和电力、通信、水利、交通、危化品厂库等重大建设工程和生命线工程设施抗震设防基本情况,建立地震灾害风险源清单。持续完善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采集和动态更新机制,准确掌握房屋设施地震灾害风险底数。摸清2023年4.9级地震烈度区内隐患,完成基础库建设,为灾后重建提供基础支撑和技术指导。组织开展地震灾害风险预评估工作,推动预评估业务全覆盖,加强预评估成果转化应用,各成员单位要协助指导各乡镇街道开展地震灾害风险防范和应急准备。持续推进地震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组织开展全区农村房屋结构摸排工作,全面加强对地震避险搬迁安置点的抗震设防管理,强化村镇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技术指导,提高农居抗震性能。严格落实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在线联审制度,规范审批流程,加强审批档案建设管理。强化地震安全性评价从业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监督,实施从业行为信用监管。 四、健全完善地震应急晌应体系 各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区地震部门要加快修订印发地震重点危险区地震应急准备专项方案,督促乡镇街道级预案在实际操作性上下功夫。加强区乡(街道)两级地震应急预案演练和衔接,指导全区大中小学校、医院、党政机关等已安装地震预警终端的重点场所,制定紧急处置工作预案、工作方案,推动结合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的应急演练常态化开展,有效提升紧急避险和逃生效率。及时通过桌面推演、模拟演练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优化区乡(街道)两级地震应急预案和应急服务响应流程,修订完善应急处置工作手册,健全完善立足实战的大震应对方案及应急服务响应清单。提高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实效性和针对性。区地震部门要依托甘肃省地震局地震灾害防御服务平台,搭建地震应急辅助决策信息平台,基本满足震情信息获取、重大地震灾情识别、灾害风险评估的需要,为各级党委政府有效识别灾情、高效掌握评估风险、科学有效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服务。 五、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 各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要扎实开展5.12、7.28、国际减灾日等重点时段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有效发挥科普教育基地、防震减灾主题公园等科普宣传阵地作用,推进防震减灾知识深入人心。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企业、进机关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教特色活动,持续推进“地震科普携手同行”等主题活动,切实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逃生避险、自救互救技能。指导群众开通手机地震预警信息接收功能,提升群众正确认识地震,准确识别预警信息能力。开展重点企业防震减灾服务试点工作,加强对华能靖远热电有限公司、中煤靖远发电有限公司、靖煤集团等在平重点企业的防震减灾技术指导和服务培训,提升企业防震减灾能力,持续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科普教育基地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推进示范点提质增效,指导各类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巩固提升示范创建成效。 六、扎实做好地震应急物资准备 全面摸清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现有应急物资储备底数,根据地震灾害分布和特点,合理测算应对大震应急物资需求,区政府、各乡镇街道做好本级物资储备资金财政年度预算,加快完善全区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强化区、乡镇街道物资储备,完善应急生产、储备、调运、分发机制。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涉及的乡镇街道要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偏远乡镇要建立物资储备点,增加震后第一时间急需物资储备。推动全区应急物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协调联动机制,规范各级救灾物资调拨程序,落实物资设备应急调运措施,实时掌握和对接灾区需求,做好物资分配调拨和监督使用管理等工作,全力保障地震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七、全面强化地震应急力量建设 强化各级各类应急救援力量装备配备和技术培训,协调建立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与地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共训共练、共建共战机制,形成各类应急力量共同参与地震灾害抢险救灾的格局。加快构建地震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健全完善空域使用协调保障机制,以地震多发易发、地形地貌复杂地区为重点,推进地震灾害救援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建设。加强铁路、公路、民航和应急通信等抗灾能力建设,加强基层应急通信设备配备,增强应急通信、应急运输和运输协调能力,强化灾害信息员和消防“轻骑兵”培训,确保能够第一时间有效应对、上报灾情。持续推进地震系统“三网一员”培训,加强基层干部职工防震减灾业务培训,全面提升群测群防能力。 八、提升防震减灾救灾科技支撑能力 聚焦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地震安全保障需求,面向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地震重点危险区,开展防震减灾救灾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在地震预警关键技术、强震预测、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抗震技术、城市和重大工程地震灾害风险防范理论与技术、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探索建立新型防震减灾合作机制,在地震科学研究、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和应急救援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