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20403013912770D/2023-00002 | 生成日期: | 2023-09-22 |
文 号: | 关键字: | 预警,应,机制,信息,发 | |
所属机构: | 平川区政府办 | 发布机构: |
什么是预警“叫应”机制? | |
信息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9-22 17:11
浏览次数:
|
|
|
|
“叫应”机制的由来 我国作为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加之复杂的地质地貌、多样的气候和密集的人口,导致了我国山洪灾害突发频发重发。山洪多由暴雨引起,如果往往发生在夜间,居民正处于睡眠时间,惯常采用的短信预警效率低。来势猛、成灾快、危害大的山洪,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气候异常性、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日益凸显,各种潜在的、动态的、难以预料的致灾因素日益增多。如何解决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的落地成为难题,诸多机制尝试后,预警“叫应”机制便诞生了。 何为“叫应”机制?“叫应”与响应有何不同? 传统的灾害应急响应机制预警信息主要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发布,并给相关责任人发短信提醒。而预警“叫应”机制,主要是指水利、气象等部门,发布高等级预警时,第一时间电话报告本级防汛负责人,同时及时提醒预警覆盖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村(社区)防汛责任人,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叫应”到责任人,切实解决预警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二者的差别在于,将预警信息由推送式响应,变成强迫式叫应。预警信息发出后,必须保证叫醒基层负责人,保证责任人及时到岗就位,及时组织人员的转移、抢险救援等工作,信息不仅要“发得出、送得到”,还要“叫得应”。自预警“叫应”机制建立后,多个地区能及时转移群众、避免伤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直达基层负责人的“叫应”机制。“叫应”机制的建立,正是在当前极端天气频发情况下,所做出的积极尝试,从“响应”到“叫应”,一字之差的变化,却能实现快速响应、提前防范、有效应对,夯实预警“叫应”措施,把握山洪防御主动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