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03013912770D/2023-00013 生成日期: 2023-09-19
文       号: 关键字: 企业,执法,环境,生态,全省
所属机构: 平川区政府办 发布机构:
“严格生态环境执法,助力美丽甘肃建设”记者问答
信息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9-19 10:01
浏览次数:

央广网记者:当前,全省经济保持稳中有进良好态势,生态环境执法在服务企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司翔峰:近年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优化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努力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

一是促进规范执法,扎牢制度“篱笆”。印发《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2023年版)》,新增执法事项22项,为全省生态环境部门依法执法提供了制度依据。印发《甘肃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文书制作指南(2023年修订版)》,进一步规范我省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程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严格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不断优化行政执法方式、打造生态环境执法铁军等四个方面提出18条措施,既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又突出分级分类、精准施策、宽严相济,既保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又强调夯实基础、创新发展,为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是包容审慎执法,优化执法方式。全面推行正面清单管理,将污染物排放量小、环境风险低、环境管理规范的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并实施动态调整,推动正面清单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加强非现场执法,对正面清单企业,原则上只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用能监控、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过程中,每年首次被抽查到的企业可免于现场检查,大力减少正面清单企业迎检负担。依法开展柔性执法,综合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告诫、行政建议等非强制手段,教育引导市场主体自觉守法、自我纠错。强化科技赋能,充分发挥自动监测、动态管控等信息系统的分析预警功能,及时发布预警通报,督促企业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先后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动态管控视频监控综合分析,对25家企业存在的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超标后陡降、陡升陡降、修改参数等问题进行了现场帮扶。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对162家污水处理厂329个点位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为97.1%,达到国家考核要求。省级发布《非现场执法预警信息月报》《全省自动监测数据涉嫌超标企业公告》各5期,其中:涉嫌违法企业预警135次、涉嫌超标企业135家次,查处110家次,查处率81.48%,处罚5家次,处罚金额9.32万元。

三是加强监督帮扶,提升执法“温度”。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监督与帮扶并举,按照服务、指导、帮扶、整改多策并用的原则,开拓创新执法监管方式,强化执法帮扶,指导企业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提升企业绿色发展能力。2023年以来,先后开展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企业专项帮扶活动、化工园区监督帮扶活动、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问题帮扶活动,邀请第三方技术专家现场指导,重点对企业环保“三同时”及竣工验收、污染物控制排放、自动监测设施运行等情况进行全方位全流程“把脉问诊”,帮助企业查找分析超标原因,同时为企业宣传普及当前生态环境政策法规,提高企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平。谢谢!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