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03013912770D/2023-172853 生成日期: 2023-03-24
文       号: 关键字:
所属机构: 平川区政府办 发布机构: 平川区政府办
宝积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宝积镇2023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信息来源:宝积镇
发布时间:2023-03-24 00:00
浏览次数:

宝积镇2023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一、总则

(一)序言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认真全面贯彻省、市、区下发的防灾减灾文件精神,在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切实做好2023年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制定山洪灾害防御方案的规定,特编制本预案。本预案适用于我镇辖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二)编制原则及依据

1.编制原则

(1)以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实做细山洪灾害防御各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性山洪灾害防御事件应急体系。

(2)是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加强和做好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自救和互救的综合素质。

(3)是坚持镇、村两级行政首长分级负责制,实行分级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镇、村责任人作用。

(4)是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编制依据

本预案的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

二、基本情况

(一)自然情况

宝积镇地处平川区中部,是区政府所在地,全镇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21公里,全镇总面积354.6平方公里。全镇现辖12个村委会,35个村民小组,共有3626户15343人,共有耕地44854亩,其中水地16152亩,旱地28702亩,机井72眼,属典型的井罐区。        

(二)社会情况

现有不同长度和状况的沙河贯穿于12个行政村,如有大的降水量或暴雨,个别村存在山洪危险。平川区煤炭、陶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宝积镇,黑水、广沿沟采煤塌陷区以及魏家地村存在部分村民房屋出现裂痕现象,如有大的暴雨,安全问题不容客观。

三、山洪灾害的成因及类型

(一)山洪灾害的成因

山洪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是人类活动和降雨。泥石流隐患区在汛期连续或大强度降水影响下,易发生山洪暴发,并伴有泥石流,将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山洪灾害的特点                    

山洪灾害一般表现为局部性和插花性的空间特点以及骤发性和陈发性的时间特点。

(三)宝积镇灾害类型

我镇山洪灾害主要表现类型为:黑水大水头沙河和响泉沙河两岸及沙河沟口容易发生泥石流,还受塘坝和乾清湖的影响;黑水村、广沿沟党家水为采煤塌陷区,是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现魏家地村村民受采煤的影响,不同时节都有震感,且农户个别房屋有裂痕,也存在危险性。

四、危险区和安全区

(一)危险区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洪水、泥石流等将直接造成该区域内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调查分析,王家山、水泉尖山沙河水汇聚于响泉石碑子沙河,来势猛,威胁大,容易造成山洪灾害发生,还有广沿沟党家水、黑水地面塌陷是地质灾害影响易发生区,也是我镇重点防御区。魏家地、小川、尖山、冯园这几个村沙河水容易破坏农户庄稼,毁坏田地,造成财产损失,也属于我镇的危险区。

(二)安全区

安全区是指不受灾害威胁的区域,全镇除上述几个村外,其余五个村(大湾、吊沟、贺家川、周家地、墩墩滩)为安全区。

五、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根据抗旱防汛抢险要求,宝积镇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1个办公室和8个工作小组,即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组织宣传组、抢险救灾组、秩序维护组、医疗救护组、转移安置组、物资后勤保障组、灾情核查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党政综合办公室,由王志鹄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各工作组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各负其责,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一)宝积镇防汛抗旱指挥部:

总  指  挥:苏其龙  党委书记

副  总指挥:杨建国  党委副书记、镇长

成    员: 孙文琼  人大主席

       魏小武  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

         魏 嘉  党委副书记(挂职)

         关振波  纪委书记

         周尚娣  党建办主任

         王志鹄  副镇长

         马强强  副镇长

         刘小婷  武装部长

         冯治菲  副镇长

         刘 耀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

         杨建勇  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主任

         王文君  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贺国发  政务(便民)服务中心主任

         王 旭  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

         徐立胤  宝积财政所所长

         黄兆帅  一级主任科员

         王祯邦  三级主任科员   

         魏列刚  事业管理八级职员

         何振伟  宝积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

         路 晖  宝积市场监督管理所副所长

         尚伦锐  宝积司法所所长

         张东利  宝积派出所所长

       刘庆平  宝积教管中心主任

       汤希亮  宝积中学校长

       刘国民  宝积卫生院院长

         冯治将  冯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赵生军  窎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赵映祺  黑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党生珍  尖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吴振波  响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胡富荣  大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司宏才  小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丁亨启  墩墩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周有旺  周家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晓刚  贺家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李海铎  广沿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陈天娥  魏家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二)指挥部和办公室:负责辖区内抗旱、防汛、抢险、救灾总体工作。

(三)综合协调组:由王志鹄、刘耀同志任组长。任务是:传达上级有关指示精神,通知各村做好抗旱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事项,及时为指挥部提供有关决策依据,协调各机构的工作关系;及时了解旱情、水情,向指挥部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及时将水旱灾情、救灾办法和指挥部指令等通知各村及各有关单位;严密监视洪水动向,直到河道洪水位退到警戒水位以下。组员:黄建强、吕沛明、仙云升、王旺、胡芳梅。

(四)组织宣传组:由关振波、周尚娣同志任组长。任务是:做好水旱灾害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按照规定进行应急宣传,及时向公众发布水旱灾害等有关信息。破坏性洪灾发生后,利用广播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镇力量,积极参与抗旱防汛救灾工作。宣传水旱灾害救灾工作中典型事迹与模范人物,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救灾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组员:闫娜娜、周尚梅、候雁凌、高雪萍。

(五)抢险救灾组:由魏小武、贺国发同志任组长。任务是洪灾发生后,提出洪水调度方案,组织人员抢修供水、电力、通讯、交通及有关基础设施。尽快恢复水、电供应和通讯、道路畅通。及时组织灾后生产自救,帮助灾区修复水毁工程和除险加固。组员:齐磊、唐虎、李建栋、曹福民、苏科君、张建忠、包正葳、杨永尚、张力、田元兴、王仁塘、张常林。

(六)秩序维护组:由马强强、王文君同志任组长。任务是做好治安保卫工作,确保抗旱防汛抢险正常秩序;在必要时,根据水旱灾害抢险指挥部的指令对有关地段实行交通管制,协助抢险和强制群众撤离。组员:张爱红、顾庆凤、张耀珽、马霞、展宗明、王瑾、黄耀莲、林晓燕、张媛媛。

(七)医疗救护组:由杨建勇、王旭同志任组长。任务是到灾区抢救伤病员,组织协调医疗器械和药品的采购和调运,指导医疗卫生防疫工作;及时检查灾区饮用水源、食品等安全,加强灾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蔓延;做好救灾防病宣传,做到灾后无大疫。组员:符小勇、孙琴、贝玉玲、闫生翠、杨芳、王芝兰、关魁霞、冯志啸、王建红。

(八)转移安置组:由黄兆帅、尚伦锐同志任组长。任务是在抗旱防汛应急期间,设临时疏散避难点,安置点要宽阔、平坦、附近无高层建筑,做好运输车辆路线规划及安置点联系、设备的运输工作,帮助做好受灾人员和财产的转移;组织进行落水或受困人员的抢救转移;及时掌握各地安置灾民动态,指导灾区重建家园,确保受灾群众的日常生活所需,解决衣、食、住等问题;组织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及时了解各村地质灾情情况,组织专家提出处理意见,组织人员安全转移,加强监控,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组员:寇宗定、胡艳、杨昭、李敏星、李沁昱、张继庆、詹淑涵、冯家玉。

(九)物资后勤保障组:由冯治菲、徐立胤同志任组长。在水旱灾害应急期间,做好水泵水管、雨衣雨靴、手电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并安排专人管理,熟悉操作流程,灾情发生后,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调配使用。并及时补充消耗物资,确保发生自然灾害时能拉得出、用的上,发挥有效作用。组员:万春、任金环、欧阳志杰、关永茂。

(十)灾情核查组:由刘小婷、何振伟同志任组长。负责了解、收集、核实本辖区内灾害损失情况,普查房屋、道路、水渠、农田等损毁情况,及时上报镇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组员:顾振琥、赵永平、权胜利、郭旺春、高世岩、刘玉龙、高蓉、韦性丽、史昊艳。

六、山洪灾害抢险救灾措施

根据可能发生的洪水及暴雨的量级,确定各种情况下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一)重要防御状态

1.在发生以下各种情况之一时进入重要防御状态:

(1)辖区内河流已发生五年一遇洪水,或根据预报会发生十年一遇洪水。

(2)预报辖区内将出现暴雨,即10分钟雨量在10-13mm、30分钟雨量19-21 mm、1小时雨量27-30 mm、3小时雨量在39-45 mm、6小时雨量50-55 mm、12小时雨量58-60 mm。

(3)在山地灾害易发区,已经久不下雨,土壤处于干燥、疏松状态,预报将发生大到暴雨。

(4)镇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指挥部要求进入重要防御状态。

2.防御措施:

(1)在接到区水旱灾害防御指挥部部署、通知或获得有关部门预报的洪水或暴雨情况后,镇指挥部立即采用微信和电话等形式通知有关部门责任人和各村及时进入防御状态,落实预警、防御等各项工作。

(2)可能受淹地段的农作物、如即将收成的,应立即组织群众抢收,尽量减轻灾害损失。

(3)严密注视水情,加强防范,作好撤离的准备。

(4)对地质灾害易发点加强监测,并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络,做好相关防范工作和撤离准备。

(5)督促辖区内企业做好安全检查和防范工作。

(6)对危险的路、桥、沙河等地方派出人员值勤,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3.本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由主要领导和值班领导亲自带班,随时掌握水情、险情、灾情,并及时上报,做好上传下达。

(二)紧急防御状态

1.在发生以下各种情况之一时进入紧急防御状态

(1)辖区内河流已发生十年一遇洪水,或根据预报会发生超过二十年一遇洪水。

(2)预报辖区内将出现大暴雨,即10分钟雨量在16-20mm、30分钟雨量25-28 mm、1小时雨量34-40 mm、3小时雨量在50-52 mm、6小时雨量67-73 mm、12小时雨量75-79 mm。

(3)在山地灾害易发区,已经久不下雨,土壤处于干燥、疏松状态,预报将发生暴雨。

(4)镇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指挥部要求进入紧急防御状态。

2.防御措施

除按重要防御状态部署外,还应做到:

(1)包村干部要立即到所包的村与村水旱灾害抢险救灾小组领导一起,组织人员对本村低洼居住区和易发生地质灾害区的巡查,加强观测,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组织群众撤离。

(2)加强沙河、危险区域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

(3)根据山地灾害防治预案和上级指令,组织地质灾害易发点群众撤离。

(4)组织镇机关干部、村两委、抢险应急分队人员、民兵在重点地段巡查,密切监视水情发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对被洪水淹没的路、桥,树立警示标志,严禁行人过往,确保安全。

(5)抢险救灾组队伍就位,准备好抢险救灾物资,随时待命出发。

3.本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由主要领导和值班领导亲自带班,随时掌握水情、险情、灾情,并及时上报,做好上传下达。

(三)特急防御状态

1.在发生以下各种情况之一时进入特急防御状态:

(1)辖区内河流已出现二十年一遇洪水,或根据预报将发生超标准三十年一遇洪水。

(2)在连续降雨多天的情况下,预报仍将出现大暴雨,即3小时雨量超过55 mm、12小时雨量80.0-140.0 mm、24小时雨量在100.0-250.0 mm;

(3)预报辖区内将出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以上,即12小时雨量在105.0 mm以上、24小时雨量达175.0 mm以上。             

(4)在山地灾害易发区,已经久不下雨,土壤处于干燥、疏松状态,预报将发生大暴雨以上量级暴雨。

(5)镇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指挥部要求进入特急防御状态。

2.防御措施: 除按紧急防御状态部署外,还应做到:

⑴根据上级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指挥部门指令发布紧急动员通告,动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抗洪抢险救灾。

⑵组织危险区群众按转移撤退方案转移到指定的安全地点,并做好有关安置工作。

⑶立即对堤坝、护岸薄弱处进行加固培厚,并严密监视观察,组织落实水库调度命令。

(4)组织和指导群众进行抗洪自救活动。

七、山洪灾害的应急反应

山洪灾害发生后,立即启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应急预案,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布置应急准备工作,各工作组立即行动起来,集结抢险救灾队伍,随时准备工作,物资管理员检查储备救灾物资和食品,并将紧急情况及时报镇水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村主要负责人在半小时内向镇办公室汇报灾情,之后每隔一小时向镇防汛抗旱办公室汇报灾情,镇办公室每隔一小时向指挥部汇报灾情。破坏性洪灾发生后,按照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各工作组成员迅速到位,开展防御救灾工作。各工作组迅速向镇政府及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灾情。

八、监测通信和预警

(一)监测:监测依据为区气象部门预报和上级防指通知。

(二)通信:保证固话和手机24小时畅通。

(三)预警实施:为了让群众及时躲避灾害,减少损失,在一般情况下采取镇→村→社的秩序进行预警。镇防汛抗旱指挥部与各村负责人用电话联系,一旦发现险情采用预警广播、电话、鸣锣、口哨等方法相结合,发送预警信息。

九、安全转移方案

(一)人员转移

各村、社在接到转移信号后,必须在转移责任人的组织指挥下,迅速按预定路线安全、有序地转移。

(二)安置办法

灾害发生后,原则上向附近的高地撤退,具体撤离路线如下:

响泉村:灾害发生时,吴振波指挥沿公路撤到响泉小学附近及民乐广场。

周家地村:灾害发生时,周有旺指挥沿公路撤至村小学。

冯园村:灾害发生时,冯治将沿公路撤至文化广场或村委会。

墩墩滩村:灾害发生时,丁亨启指挥沿公路撤至文化广场。       

黑水村:灾害发生时,赵映祺指挥沿公路撤至罗家川学校,金家窑广场,新农村文化广场。

广沿沟村:灾害发生时,李海铎指挥沿公路撤到小学附近至文化广场。

大湾村:灾害发生时,胡富荣指挥沿公路撤至文化广场及村委会。

小川村:灾害发生时,司宏才指挥沿公路撤至村小学附近及村委会。

魏家地村:灾害发生时,陈天娥指挥沿公路撤至文化广场。

贺家川村:灾害发生时,王晓刚指挥沿公路撤至村小学、村委会、牛家台子。

尖山村:灾害发生时,党生珍指挥撤沿公路撤至到庙前广场及张国财麦场。

窎沟村:灾害发生时,赵生军指挥沿公路撤至小学附近及文化广场。

十、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

一旦发生险情时:

一是及时向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险情;

二是镇防汛办、村组要及时转移群众到安全区;

三是要对被转移的群众发放粮食、衣物、饮水等临时安置工作;

四是要做好灾区防疫工作;

五是组织协调专业人员迅速抢修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

六是多方筹措资金组织群众实施灾后重建。

宣传发动:广泛宣传防御山洪灾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具体防治措施等,使群众掌握简单的防灾知识。

模拟演习:组织村、社群众在适当的时候,按照预案要求,开展必要的演习。

十一、其 他

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出现问题,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相关法规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各村要依据本预案的内容,结合各村实际情况,编制各自适用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