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03013912770D/2024-00014 生成日期: 2024-12-03
文       号: 关键字: 村,驻,老人,工作,村民
所属机构: 平川区政府办 发布机构: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发布驻村帮扶典型案例】甘肃:驻村驻心惠民生 真情帮扶促振兴
信息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12-03 10:05
浏览次数:

编者按:2020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入过渡期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将驻村帮扶列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和部署推进,持续健全驻村帮扶工作体系,选优配强驻村帮扶工作队伍,扎实推动驻村帮扶落地见效,为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强化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广泛宣传驻村帮扶工作的进展成效、特色做法和基本经验,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收集汇总了各地区各部门驻村帮扶工作的典型案例,设置专栏予以集中展示。

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县的一场大地震,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同样也牵动着金川集团驻积石山县安集镇安家湾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王兴全的心。地震发生后,他迅速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担当起抗震救灾网格员、安全隐患排查员、矛盾纠纷化解员、社情民意收集员、基础信息采集员、政策法规宣传员、为民服务六大员作用,在此次抗震救灾工作中,彰显了一名金川集团国企人的责任与担当,受到了当地村民和驻村协助抗震救灾干部的好评,被评为2023年度金川集团先进工作者。

一、地震无情人有情,我是党员我先行

2023年12月18日午夜,一瞬间的地动山摇,让积石山县陷入困境,金川集团驻安集镇安家湾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王兴全从宿舍奔出,大声呼喊驻村工作队队员及附近村民紧急撤离的同时,他强烈地意识到,安家湾村大量土木结构的房屋必然无法抵抗如此强度的地震,村民有危险。

冒着频繁的余震,王兴全带领两名队员迅速赶往村民家中,一刻不停投入安置避震村民的工作中。贾路湾社年近70的村民范多义家中房屋多处裂缝,一家祖孙三代被迫在室外避震。凌晨0点20分,余震未息,王兴全带领队员第一时间赶到。“大家不要慌,跟我走。”他一边安抚村民的情绪,一边脱下大衣给老人披上,并迅速安排其撤离至村委广场。范多义老人患有严重的肺心病,需要随时吸氧,紧张和寒冷加剧了老人病情。王兴全和队员二次返回其家中,冒着余震的危险将制氧机搬运到村委办公室,安装、接电、开机……老人终于缓和过来,披着带有王书记体温的大衣,范多义老人热泪盈眶。

震后半小时,近百名群众已经被安全转移到安家湾村委广场。一次次真诚有力的搀扶,一杯杯滚烫香甜的热茶,一句句暖心安抚的话语,危急时刻,金川集团驻村工作队冲在前、干在先,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温暖和关怀,彰显着大企业职工心系群众、担当作为的优秀品质。与此同时,金川集团驻积石山县帮扶总队在第一时间向集团主要领导汇报积石山地震情况,在震后30小时金川集团向积石山县地震灾区捐赠现金和物资2800万元(现金1400万元,其中干部职工捐款400万元),运送物资价值为1400万元。

二、真心实意帮、真抓实干驻,打造为民服务“排头兵”

灾情就是命令,救灾就是责任,作为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王兴全严格落实吃住在村、工作到户的要求,真心实意帮、真抓实干驻,充分发挥支持和帮助作用,认真履行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开展防返贫监测和帮扶等职责,落细落实到村到户各项帮扶任务。

王兴全每天步行上万步、访遍全村10个社287户人家,动员群众提高生产生活自救积极性。协调相关部门加快水、电、暖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对群众的组织动员力度,切实提高入住房屋率。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和推动,适当安排群众参与村上工作,提高群众自我服务管理的能动性。对排查出的68户C,D级危险住房,一些村危房拆除工作比较缓慢,风险隐患比较大,他组织下沉干部、志愿者、群众加快危房拆除力度,及时消除次生隐患,加快拆危排险进度。同时积极配合安家湾村委会做好村民地震灾害受损房屋拆危排险,房屋重修、重建,异地安置等工作,原址重建51户,集中安置33户。大部分群众对地震后的恐惧情绪依然存在,他做好群众心理疏导,加大地震安全知识宣传力度,强化情绪疏导和化解,引导群众消除恐慌心理,安心复工复产。抗震救灾物资发放到位是这次工作的难点和焦点,他合理统筹发放救援物资,及时入户走访,精准掌握群众物资需求,建立物资接收、发放清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及时发放到位,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受到了村民们的好评和组织的肯定。

三、脚下有泥土,心中有方向因地制宜推进马铃薯种植产业发展
“不做正确的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百姓,才能真正把情况弄清、把症结找准、把思路理顺、把工作抓实。群众眼中事,第一书记心上事。为尽快掌握第一手资料,王兴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马不停蹄入农户、蹲地头、坐炕头,与乡亲们促膝长谈。“心中有数,工作才能有思路。”在进村入户摸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王兴全把帮扶工作重点放在产业种植上,积极推动安家湾村在马铃薯种植方面坚持“党建+科研+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模式,形成了“党建引领、技术指导、企业融资、集体收益、农户增收”的发展思路。

2022年,安家湾村委会流转土地300亩种植马铃薯,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亩均产量5000斤以上;2023年,安家湾村种植马铃薯1000亩,亩产达到6000斤以上,与其他农作物相比,亩均收入增加了2倍,共收获马铃薯3000吨,总产值达480万元以上,为村集体分红12万元,为39户社员分红7.8万元。同时,还积极带动本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吸引本村80余名剩余劳动力参与基地马铃薯备种、种植、收获、分拣等工作,人均增收约3000元。与此同时,王兴全积极协调金川集团驻积石山县帮扶总队,为安家湾村富民产业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帮扶资金199.99万元,修建了一座建筑面积645平方米、库容600吨的中型马铃薯原种和一级种周转贮藏库,并配备了种植收获一体机器设备等配套设施。给广大村民带来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带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合力,使产业规模不断增大,效益长久不息。

2024年,金川集团驻安集镇安家湾村帮扶工作队将积石山县安集镇安家湾村智能玻璃温室大棚项目列入帮扶重点项目,配合当地政府在安集镇安家湾村持续开展马铃薯原原种的培育,项目计划投入帮扶资金88万元,在安家湾村修建一座645平米智能玻璃温室大棚,配套建设大棚育床,喷淋灌溉配套设施,电气工程,智能控制等系统。智能玻璃温室大棚项目建设,临夏州农科院提供马铃薯脱毒苗及提供技术服务,项目实施主体进行栽培育种。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乡镇现代化建设的号召,解决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和居民实际出行需求,王兴全积极协调金川集团驻积石山县帮扶总队,为震后的安集镇街道排水提升改造工程投入120万资金。

四、驻村驻心,跟着“民声”走,办好“民生”事,为300多位留守老人“画像”

王兴全是甘肃省摄影协会会员,金川集团的一位摄影爱好者,从事摄影20余‬年来,相机不离身已成为一种习惯。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王兴全,入户了解信息期间,他几乎每天走村入户,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着村民;一架照相机、一部手机,是他坚持随身携带的“神器”;花两年多工夫,利用驻村便利条件,他用镜头记录下300多位山区留守老人美丽的影像,为他们的生活添色,与村民建立了亲情式的关系,跟着“民声”走,办好“民生”事,成为山村群众的“贴心人”。

王兴全在走村入户中发现,老人们也很爱美,也喜欢拍照。可是不少老人上了年纪腿脚不便,走不出大山,就连平时办证要用的证件照也没有。虽然农村现在使用智能手机比较普遍,拍照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很多农村老人却是例外,尤其是山区留守老人,智能手机对他们来说并不普及,他们也不会使用。有的老人可能一生都没有拍过一张属于自己的照片,甚至很多逝去的老人都没有一张合适的遗像,一张相片可能是一辈子的奢侈。

“在拍摄这些老人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积极乐观;每次看到老人们笑容,我特别快乐,这些都深深触动了我,同时通过拍照也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王兴全对拍照这件事有着特殊的看法。

“我平常就没照过相,驻村工作队给我拍的照片,我非常满意,非常高兴,感谢金川集团驻村工作队员,共产党派来这么好的驻村工作队,帮我们赚钱,发展牛羊养殖业,还帮我们免费拍照,我们肯定开心啊!”村里养殖专业大户郭家社朱子良说。

全村年龄最大的王家社 96 岁老人家王万林激动地说:“你们的照相技术很高,都照得好,我们很高兴。”

拿到装裱好的照片,魏多财老人激动地说:“照片我们一定要好好保存,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驻村工作队!”

关爱老人,绝不是一句空话。王兴全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为民服务的情怀,同时将会继续前行,不忘初心,把爱播撒在最需要的地方,把温暖和祝福送给最需要的人们。用镜头定格他们桑榆晚年的最美瞬间,记录下留守老人美好的记忆,自费冲洗300多张照片装裱后赠送给村民,给村民送去了关心关爱的精神食粮,真正实现了村民们的文化振兴。

来源: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