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03013912770D/2025-201083 生成日期: 2025-05-27
文       号: 关键字: 诈骗,未成年人,手机,刘女士,诈
所属机构: 平川区政府办 发布机构:
【电诈案件典型案例——未成年人常见诈骗】
信息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5-05-27 09:42
浏览次数:

【电诈案件典型案例——未成年人常见诈骗】

        2025年5月25日,颐景园小区居民刘女士报警称,其上初中的女儿小高使用她的手机刷短视频时,看到有2角钱领取毛绒玩具的广告,便主动联系对方扫描收款码支付了2角钱。支付成功后,对方谎称因小高是未成年人交易,导致快手账号被限制,如果不及时解除限制,则会冻结其母亲刘女士名下财产。涉世未深的小高十分害怕,在对方诱导下下载了“蝙蝠”APP,在跟对方视频通话时将手机验证码提供给对方,随后刘女士卡内10万余元被转出,后刘女士发现扣款信息,意识被骗,遂报案。

【警方提示】

       1、凡是声称账户被冻结,需要提供验证码、缴纳资金解冻的都是诈骗。

        2、此类诈骗受骗群体多为防范意识较差的青少年群体,骗子利用了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轻信他人的心理实施诈骗。

        3、此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各个网络平台联系受害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涉世未深的特点,诱导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或银行账户以各种形式进行转账汇款。

        4、家长要叮嘱孩子,遇到“账号、银行卡异常被冻结”“按指引洗脱嫌疑”“逮捕证”“通缉令”“传票”等情况,千万不要害怕,应立刻告知家长,必要时报警求助。

        5、家长也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对微信、支付宝等网上支付设置安全措施,关闭“免密支付”,保管好支付密码,不要让孩子知道,避免孩子在受到哄骗、胁迫后被诈骗分子利用。

        6、发现诈骗,及时止损。当发现自己被骗时,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相关证据。

        希望广大居民朋友都能认真阅读反诈民警发布的每条宣传信息,并转发至更多群聊,随时提高警惕,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真正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如有任何疑问,大家可随时拨打平川公安24小时反诈专线6625110,我们随时为您答疑解惑,帮助您识骗、防骗。

          平川公安反诈中心(宣)

                2025年5月27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