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20403013912770D/2024-00008 | 生成日期: | 2024-03-26 |
文 号: | 关键字: | 负责,镇,应急,活动,工作 | |
所属机构: | 平川区政府办 | 发布机构: |
共和镇第七届龙凤山民俗文化旅游节活动方案 | |
信息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3-26 10:38
浏览次数:
|
|
|
|
共和镇第七届龙凤山民俗文化旅游节 活动方案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为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丰富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文体生活,持续宣传推介龙凤山旅游,助力共和生态旅游发展。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登临龙凤山,品民俗文化”共和镇第七届龙凤山民俗文化旅游节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活动名称 共和镇第七届龙凤山民俗文化旅游节 二、活动主题 登临龙凤山,品民俗文化 三、举办单位 (一)主办单位:平川区体育中心 中共共和镇委员会 共和镇人民政府 (二)承办单位:共和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 共和镇兄弟村村民委员会 龙凤山景区管理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龙行天下国际旅行社 四、活动时间、地点及安排 (一)活动时间:2024年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 (二)活动地点:共和镇龙凤山景区 (三)活动安排: 1.全区广场舞比赛。本次比赛不限舞种,参赛队伍可从各种舞种中自行选定或加以改编,所编动作必须符合广场健身特点: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具有流行性、以健身为目的,以集体舞为主体的表演形式。参加对象为人数为8人以上的广场舞团队,参赛队员需年满18周岁,不限舞种。参赛曲目长度5分钟以内,曲目健康向上、充满激情。 2.登山徒步活动。本次登山徒步活动路线为龙凤广场(起点)—马坡路—法王楼—磨针楼—彩虹桥—文昌楼—石牌坊—祖师殿(终点),全程约1.5公里。本次登山徒步活动以娱乐休闲、亲近自然为主,参与者不限年龄,参与者可在本次活动设置的站点领取小票,集齐小票可以兑换纪念品一份。 3.拔河比赛。各村(社区)组织一支参赛队伍,共和镇组织一支参赛队伍,每队运动员10人(男7人,女3人,各村参赛队员仅限本村村民,年龄45周岁以下),每支代表队可报领队、教练、比赛监督员各1名,男、女可各报1名替补队员。运动员必须身体健康,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得参赛。各参赛队自行购买参赛期间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表。 参赛队员必须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比赛期间如出现身体不适等各种意外情况由参赛单位及个人负责。 五、报名方式和奖项设置 (一)报名方式:2024年3月27日开始报名,参赛者以个人或单位的名义向活动承办单位报名参赛,4月2日16时报名截止(最终由共和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统一汇总报名信息确定名册)。 (二)奖项设置: 全区广场舞比赛:广场舞比赛由评委组进行打分,评委平均分为每支队伍的最终得分,分数判定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最终排名前三的队伍获一二三等奖。 一等奖:奖牌+奖品 二等奖:奖牌+奖品 拔河比赛:拔河比赛分两个阶段,初赛阶段和决赛阶段。初赛采取三局两胜制,实行单淘汰制。决赛采取三局两胜制,实行循环赛制,决出前三各进行奖励。 一等奖:奖牌+奖品 二等奖:奖牌+奖品 六、工作分工 总指挥:宋得荣 镇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南文勋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张平银 镇人大主席 周生发 镇党委副书记 总裁判长:杨宏鹏 平川区体育中心主任 成 员:何庆玲 镇纪委书记 傅少声 镇副镇长 周保平 镇副镇长 马得宝 共和派出所所长 常 锋 镇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 贾存荣 镇教育管理中心主任 齐晓锦 共和中学校长 周有福 共和卫生院院长 何奇晋 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主任 马耀翊 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主任 张廷毅 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 杨 凯 财政所所长 艾 青 镇政务(便民)服务中心主任 张小红 兄弟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闫万印 龙凤山景区管委会主任 董小英 龙行天下国际旅行社经理 王重阳 红色景区主任 (一)竞赛裁判组 组 长:何奇晋 副 组 长:贾存荣 组 员:王文娇、丁小娜、刘亚玉、张瑞鹤、王莹、王栋、李凤翔、闫福宏 主要职责:负责裁判员、检录员和检查员的管理调配,制定竞赛规则,做好专业组参赛者报名、检录及各组比赛中的检查员全程监督和裁判员终点排次。 (二)宣传报道组 组 长:周生发 副 组 长:张莹慧 组 员:张玲玲、李海弟、齐航、郝亚欣、陈建丽、丁勤、贾汝炜、陈天才、张莉莉、陶思增、张涛 主要职责:负责宣传报道、摄影照相和文稿撰写,联系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发布节会盛况和比赛获奖信息。 (三)场地服务组 组 长:傅少声 副 组 长:王利云 组 员:朱家俊、张红红、张秦、周福利、郑玉凤、徐美丽 主要职责:负责综合协调、舞台安放、器材安装、标识设置及条幅悬挂,做好登山仪式和颁奖仪式的组织工作。 (四)秩序维护组 组 长:李呈伟 副 组 长:马得宝 组 员:唐荣、张铭瑞、张玉杰、何翠萍、叶秉海、魏振玺、杨延珠、王仕东 主要职责:负责疏通保畅,安排消防车、救护车的停放地点,指挥车辆停靠,疏导人流、防止拥挤,保持现场秩序,保证人身安全。禁止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检录场地。 (五)策划布置组 组 长:周保平 副 组 长:艾青 组 员:侯倩蓉、芦洋洋、白仕明、周仲宁、刘学芳、李建玲、王国军、胡秉忠 主要职责:负责背景制作、入口拱门、条幅印制、赛道彩条和奖台布置等气氛烘托和美感设计。 (六)纪律督导组 组 长:何庆玲 组 员:李金妹 主要职责:负责活动期间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的监督检查。 (七)应急安保组 组 长:周保平 副 组 长:张廷毅 组 员:王文娟、温旭强、李财、王新东、黄瑛、陈玉磊、张珂瑜、席芸芸、石俊红、胡霞霞、路世华 主要职责:负责安全引导、巡逻警戒、维稳处置、安全防范和应对突发火情等工作。 (八)医疗救护组 组 长:周有福 组 员:林建东(医生)、王亮亮(护士)、吴彪(司机) 主要职责:负责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担架,及时救治突发疾病人员,确保急症人员及时得到救治。 (九)食品监管组 组 长:常锋 组 员:黄宝成、王时卫 主要职责:负责对活动期间售卖食品的商铺、饭店等食品经营场所进行安全监管。 (九)环境卫生组 组 长:马耀翊 组 员:蔺小敦、刘强民、赵峻嵘、张天雨、刘亚丽、王继香、张维治 主要职责:负责活动期间及活动结束后场地环境清理工作。 (十)后勤保障组 组 长:杨凯 副 组 长:张小红、闫万印 组 员:张得鹏、王峰、王其盛、王文丽 主要职责:负责划定停车场,保证饮用水补给和电力正常供应。负责提供奖牌、工作牌、物资、名次卡等。 七、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责任单位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此次民俗文化旅游节的重要意义,按照统一部署、服从调度、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原则,积极配合搞好节会期间的各项工作。 (二)精心策划、高质高效。各责任单位及相关部门要做到精心策划,广泛发动,认真实施,坚持厉行节约、注重实效的原则,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行为。 (三)制定预案,确保安全。各责任单位及相关部门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制定活动安全预案,切实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坚决克服麻痹思想,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附件:《共和镇第七届龙凤山民俗文化旅游节安全应急预案》
附件:
共和镇第七届龙凤山民俗文化旅游节安全 应急预案
为确保共和镇第七届龙凤山民俗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在活动现场及周边区域发生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时,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控制事态发展,迅速有序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社会影响,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共和镇第七届龙凤山民俗文化旅游节期间突发安全事故、治安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一)因人群过分拥挤,通道严重堵塞等原因,发生人员挤压、踩踏、坠落等人员伤亡的事故。 (二)场馆舞台、看台、栏杆等建筑物或临时搭建设施发生倒塌,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 (三)燃放烟花爆竹等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 (四)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五)其他原因引发的安全事故或治安事件。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救援第一。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中,以人员的生命安全为根本目的,尽一切可能提供救援、救助。 (二)属地救护,就近处置。在镇政府领导下,由镇应急办协同有关部门负责相关应急救援工作,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及时报告,信息畅通。镇党政综合办公室在接到有关事件的救援报告时,要在第一时间内向主要领导报告并向相关单位通报,或边救援边报告。 (四)统一调度,分级负责。由镇政府明确本级部门的应急工作责任、权限、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以减少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把握最佳应急处置时间,以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效。 三、组织领导及责任划分 镇政府是节会期间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由镇政府会议研究、决定和部署全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分管副镇长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其他人员协调处理有关工作事宜。 (一)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周保平 镇副镇长 成 员:张莹慧 镇党建办主任 王利云 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 李呈伟 镇执法队队长 何奇晋 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主任 张廷毅 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 常 锋 镇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 马得宝 共和派出所所长 贾存荣 镇教育管理中心主任 周有福 共和卫生院院长 张小红 兄弟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陈彦虎 中和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闫万印 龙凤山管理委员会主任 (二)责任划分 党政办、应急办负责落实值班制度,切实加强应急值守工作(值班电话:5930900);安监站、交管站负责消防灭火、现场交通秩序及道路交通等应急救援疏散处置工作;农技站、市场监督管理所确保食品来源、流通、加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派出所、综治办、司法所负责对事发现场实施必要的管制和秩序维护,并做好信息收集、调查取证和情绪疏导;教育管理中心负责辖内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卫生院负责现场人员意外伤亡的救护工作,对受伤人员实施紧急救治,根据应急救援需要组织医疗专家提供医疗救治;各村、龙凤山管委会负责参赛人员的组织及出行安全,保持活动现场环境卫生整洁。 四、应急响应 (一)信息报告和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义务报告发事件及其隐患,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事发地村委会、龙凤山和有关部门立即赶到现场核实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 (二)选项处置。任何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村委会、事发单位领导、事发场所负责人应立派人员赶赴现场,报告事态的同时,采取向社会发了危险或避险警告,紧急疏散、撤离,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生活用品卫生药品,自救互救等措施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 (三)协调处置。组织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立即进行事件的性质和特点的研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必要措施,尽快控制事态,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四)扩大应急。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需要扩大应急行动的,按照有关程序向上级报告,请求上级政府给予支援,相关部门应按照上级的命令,组织群众开展救援活动。 (五)应急结束。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完成,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由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向上级报告,征求意见,经同意后作出终止应急预案的指令。 五、应急保障 (一)应急队伍。全镇干部职工、辖区负责人按照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命令,按时赶赴指定地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二)应急演练。由镇处置领导小组牵头,武装部、安监办、综治办、司法所等各相关部门干部及群众进行地质灾害、火灾抢险、防洪等联合演练与演习,提高实战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宣传培训。组织镇、村、社干部及广大党员群众按时培训突发事件发生后避险、撤离、防疫等知识。 (四)物资储备。所辖村社、龙凤山场所必须储备铁铲、编织袋、水桶、麻绳等救援物资;各单位、企业、宗教场所必须储备消防设备、手电筒、发电机等救援物资。 六、事后处理 (一)事故调查、分析。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应主动配合上级对此次事件调查、分析,防止次生、衍生不良事件发生。 (二)理赔。协助监管部门快速介入,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体损失的理赔工作。 (三)社会救助。组织受灾群众自救,发动社会力量捐赠,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 (四)恢复重建。村民委员会和镇属相关部门组织帮扶,事发单位和个人发挥恢复生产和生活程序及旅游设施的主动性。 (五)奖励与惩罚。对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处置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等行为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