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03013912770D/2023-00004 生成日期: 2023-09-29
文       号: 关键字: 村,工作,矛盾,创建,社会
所属机构: 平川区政府办 发布机构:
关于印发《平川区黄峤镇创建“无案件、无事故、无上访”村实施方案》的通知
信息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9-29 16:35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夯实平安平川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升各村及早处理小案不涉邢、及时化解矛盾不转邢、动态清除隐患不出事、源头解决纷争不上访的能力,奋力开创主动创稳新局面,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我镇创建“无案件、无事故、无上访”村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三无”村。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  定创建在基层"的基层社会治理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发展思想,树牢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主动创稳、塑造安全, 进一步推动基层社会综合治理重心下移,广泛号召和动员社会各  方面力量积极参与、齐抓共管,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创建“三无”村,落实共建共治共享,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推动黄峤镇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黄峤。

二、创建时间及目标

通过三年(2023-2025)创建,全镇7个行政村“三无”村比例达到95%以上。其中2023年达到85%以上;2024年达90%以上;2025年达95%以上。

三、“三无”村标准

无案件标准: 无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命案、两抢案件、强奸、防火、绑架、劫持、投放危险物质等案件),无10万元以上电诈案件,无引起重大舆情敏感案事件,无10人以上群体性事件,无重大盗窃案件(直接经济损失:农村1万元以上,城区3万元以上),无邪教团伙案件,无因婚恋矛盾、邻里纠纷排查化解不及时、不到位而引发的民转刑案件,无因严重精神病人排查管控不到位而引发的刑事案件。

无事故标准:无各类生产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消防火灾、燃(煤)气泄漏燃爆亡人,或3人及以上重伤,或30万元及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无非法生产(储存、燃放)烟花爆竹、村(居)民自建或修缮房屋(窑洞、储藏室)等造成的亡人,或3人及以上重伤,或30万元及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无各类野外用火引发的森林草原火灾事故,无其他因安全管理不到位引发的高处坠落、高空坠物、中毒窒息、溺水、触电等亡人事故。

无上访标准:无进京赴省到市5人以上集体访和来区10人

以上集体访,无到省、市、区缠访闹访,无相同信访诉求5次以上重复信访,无5年以上的信访积案。重大节会期间,各级交办重点人员(含“三跨三分离”信访事项协助稳控人员)全部落实稳控措施,无失联失控和涉访问题。

四、主要任务

(一)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大起底

重点推进社会治理、矛盾化解、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加强信息收集。在全镇范围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集中工作,重点排查走访贫困户、残疾人、低保户、贫困边缘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户;重点排查征地拆迁、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矛盾、村务管理等矛盾纠纷,同时对庙宇、砂厂、危爆化工企业、种养合作社基地等重点区域排查走访,及早从细发现苗头倾向,对各类矛盾隐患做到清仓见底、心中有数,确保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严防“小纠纷”转化为“大事件”、“大案件”,切实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二)推动诉求反映渠道大拓宽

发挥好村(社区)党支部,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基层组织及综治中心的“前沿哨所”作用,充分调动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村法律顾问积极性,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协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发挥好“一村一辅警”、网格员、综治员等群防群治力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战斗员”作用,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发挥好“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和网上信访、网上信箱等平台作用,为群众反映诉求提供便捷畅通、全时受理、快速反映、跟踪问效的新途径。

(三)推动问题化解整治大提效

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模式,在各村推行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双化”新型服务管理模式,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努力实现管理全覆盖,服务零缝隙。

成立社会矛盾调解领导小组,负责对影响全镇的重大社会矛盾进行协调、指导、督办,做到责任不落实不放手,措施不到位不放手,问题不解决不放手,推动全镇重大社会矛盾解决取得实效。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解决月例会制度。各村、各单位月例会必须坚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并形成纪要,及时上报,实行备案。

(四)推动基层基础工作大夯实

注意预警预防,强化源头治理,紧密结合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道路交通检查、食品药品安全检查、火灾隐患排查行动和“红白事”占道、马路市场问题专项整治等行动,全力打好交通安全管理“攻坚战”,守住重点领域监管“主阵地”,织密社会治安管控“防护网”,严守“少出小事、不出大事”的底线。建立健全有效机制,持续推动人民调解组织进驻乡镇(街道)信访接待室、公安派出所、法庭、检察室等部门,配齐“一村一辅警”,在村(社区)配备1 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通过完善访调对接、警调对接、诉调对接等方式,充分发挥“三调联动”机制,积极做好各类矛盾纠纷的协调缓和工作,形成履职尽责、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合力。

(五)推动基层法律意识大提升

坚持将推动基层普法依法治理作为“三无”村(社区)创建的基础性工作,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广泛开展“法律十进”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等活动为载体,积极推动基层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六)推动常态长效机制大完善。

坚持把创建工作抓在平常、融入日常,建立多方参与、部门联动、合力防范的工作机制,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健全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动态管控、综合治理、应急处置等机制,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强化制度执行,努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委会为主导,村民为主体,各类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工作团队等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架构,使村民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进一步发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从源头上减少进入法院诉讼案件数量。

五、步骤安排

以年为单位开展创建工作。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1日至5月1日)

镇上召开专题部署会,各村委会成立创建“三无”村工作领导机构,落实责任制,组织专门力量调研摸底,研究对策措施,制定实施方案,层层动员部署。

(二)深入推进阶段(5月1日至11月30日)

各村、相关部门要把“三无”村创建作为贯穿全年的重点工作,组织精干力量,深入村,蹲点帮助指导开展“三无”村创建工作,制定配套方案或行业指导意见,合力推动积案尽快化解,依法惩处“黄赌毒盗抢骗”等违法犯罪行为。选优配齐“一村一辅警”、网格员,用好驻村工作队,培育一批热心支持家乡建设的乡贤和群团组织参与创建工作,持续完善社会治理工作机制。

(三)测评命名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

“三无”村创建工作作为平安建设工作的一项考核内容,制定考评指标标准和操作办法,结合年底考核,我镇对“三无”村创建工作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区综治中心、平安办将全区94个村(社区)考评结果及在创建工作中起到引领带动、“标兵”示范的村(社区),上报市“三无”村(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复核、命名。2025年底,对连续三年获得命名的村(社区),市上将授予“平安村(社区)”奖牌。

六、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把“三无”村创建作为贯穿全年的重点工作,组织精干力量指导“三无”村创建工作。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力推动。

二要广泛宣传引导。各村要紧密结合省、市、区委主动创稳会议精神“三抓三促”行动,充分利用微信、快手等新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对“三无”村创建工作进行广泛宣传,收集在创建工作号经验,好做法,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配合“三无”村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要严格落实督导检查。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活动的不同时间节点和工作重点,通过现场督导、随机抽查、进村摸底等方式,对各项任务措施的落实进行督导暗访,全面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