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20403013912770D/2024-00015 | 生成日期: | 2024-07-10 |
文 号: | 关键字: | 信息,考生,诈骗,提醒,游戏 | |
所属机构: | 平川区政府办 | 发布机构: |
警方提醒学生及家长:暑假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期 | |
信息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7-10 16:29
浏览次数:
|
|
|
|
网络游戏类诈骗 套路1 游戏币游戏点卡虚假充值 游戏账号、装备虚假交易 升级代练游戏账号 1、不要轻信“低价充值”、“高价收购”、“游戏代练”,不要在非官方网站上进行游戏账号交易。 2、学生玩游戏时要避免沉迷,同时增强防范意识。尤其是在买卖游戏账号、游戏币、游戏装备时,要清楚除在游戏官方经营或授权的第三方平台上进行交易外,很多都是诈骗! 刷单类诈骗 套路二 套路解析 警方提醒 机票、高铁退改类诈骗 套路三 套路解析 警方提醒 1、出行时,务必要通过官方途径订购机票,通过其他非官方途径有可能会造成个人航班信息泄露,甚至会遇到钓鱼网站,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2、收到类似航班取消、航班变动、机票退签改签等内容的短信、电话时,应通过航空公司客服电话、官方网站等多方渠道核实,不要轻信陌生号码,也不要点开短信链接,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 3、正规平台办理退票不需要在退费前支付其他费用,退款一般返还至原支付渠道,如遇到索要费用、转账刷流水等情况时,请务必提高警惕。验证码、密码等要小心保管,不要随意透露给他人。 虚假交易演唱会门票诈骗 套路四 套路解析 骗子通常事先潜伏在微信、QQ等社交软件群里,发布门票信息。有人上钩后,通常有两种诈骗方式: 一是发送虚假网站链接要求歌迷通过网站付款,大部分歌迷认为平台付款安全有保障,直接付款,不曾想进入的却是钓鱼网站。 二是告诉歌迷需要先付定金后发货,收到门票后再付尾款。交易流程貌似毫无问题,但歌迷收到的门票极有可能是伪造的高仿门票。 警方提醒 1、买演唱会、音乐剧等各类门票时,一定通过官方渠道进行购买,不轻易相信没有保障的私人购票渠道。 2、不点击陌生链接,不扫不明二维码,谨防个人信息被盗,谨慎向陌生人转账汇款。 3、凡是以各种理由要求反复付款,退款还要交保证金的,统统都是骗子。 “两卡”和“跑分” 套路五 什么是“跑分” “跑分”的危害 警方提醒 这几日是各位高考生 填报高考志愿及 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日子 有些高考生和家长经熟人介绍或网上获悉,得以认识能通过“黑客”进入高招办系统的所谓“高人”,修改高考成绩,同时索要高价“服务费”。 所谓的黑客入侵修改分数在技术上行不通。高考网上阅卷并非在互联网上,而是采用内网阅卷。考生成绩发布前都做了原始数据存档和数据异地备份。 不法分子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院校”。假冒所谓志愿填报专家身份,声称“百分百保上”“一分不浪费”。 通过“志愿填报辅导”APP和网站假借为考生“一对一”服务的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后,溜之大吉。 请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综合参考本地招生考试机构和所在中学、有关高校提供的咨询服务信息,结合本人实际情况,自主合理填报,切勿轻信所谓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打电话称因艺术类院校提前招生,而考生的录取状态为“自由可投”。他们会告知诈骗对象如想被学校录取,需提前缴纳学费,否则有被退档、无法录取的风险。 也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印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实施诈骗。 提前批次录取主要针对国防、艺术类院校等考生,录取工作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按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 不法分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的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还有一些骗局中,骗子也会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蛊惑,以致上当受骗。 骗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上大学需要通过助学金交齐学费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者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考生及家长信以为真,汇款给对方,后来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 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或“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印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实施诈骗。 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不会计划外扩招、提前“预录”,考生和家长也不要被一些假冒“文件”哄骗,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核实。 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或者发送相关的录取短信,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 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以确定自己的录取信息,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切忌因一时的焦虑和冲动,被侥幸心理蒙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填报志愿、查询录取结果,均应通过权威平台,借助学校官方渠道核实录取通知书的真伪,不被骗子趁虚而入。 除个人提高防骗意识外,有关部门也应积极行动起来,及时公布查分、招录权威信息,通过媒体加强反诈骗宣传,让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高考理念深入人心。 来源:中国教育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