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03013912770D/2024-00020 生成日期: 2024-12-20
文       号: 关键字: 法治,工作,社区,街道,宣传
所属机构: 平川区政府办 发布机构:
兴平路街道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12-20 10:17
浏览次数:

兴平路街道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4年度,兴平路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国家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省市区“一规划两方案”以及“八五”普法规划要求,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层层夯实法治建设政治责任,扎实推进法治街道建设,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街道为保障街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压实主体责任,健全法治工作体系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将法治建设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利用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各支部学习、专题讲座等形式,全面落实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学法述法工作,切实增强街道干部职工法治意识,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办事依据和执行程序;强化工作人员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保证街道依规办事、依法行政。同时建立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班子成员依托中心组学习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升班子依法治街意识和能力水平。

是规范规章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街道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着重对三公经费、干部人事管理、纪律监察方面制度严格把关,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用制度衡量行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强化法治保障,有力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夯实基层矛盾纠纷调处“第一道防线”。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努力创新基层治理新理念、新方法、新载体,努力打造“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解锁新时代基层善治新密码。有事“码上见”,实事“马上办”,一大批矛盾纠纷发现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网格,交出了一份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明显、人民群众交口称赞的生动答卷。2024年累计受理办结“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群众诉求228余件,办结率100%。建立完善了以街道调解委员会为核心,社区调解委员会为基础,网格调解员为抓手的多层次、宽领域、规范化调解组织网络。今年以来,共受理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998件(其中警调对接876件,上级交办转办件26件,12345热线22件,社区上报32件,码上反映42件),对其中10条易引发极端事件纠纷及时录入命案预警系统,持续跟踪化解。

二是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工作。按照平政办发〔2023〕82号《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2023)版》文件精神,结合实际,修改更新了《兴平路街道政府信息公开指南(2023)版》,根据最新公开指南规定,聚焦群众需求,夯实政务公开基础,深化公开内容、全面提升政务公开质量和实效,并督促各社区每月对居务公开内容进行及时准确公开。积极依托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进行政策发布宣传。今年以来,共发布各类政务公开信息98条。

三是全面落实“网上办件”工作。一是规范设置服务窗口。根据业务需要,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置综合受理窗口2个,咨询业务窗口1个,领导接访工作台1个,对城市低保、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公共卫生许可证受理等工作初步实现了办理事项“一窗受理”。二是受理事项“明细化”。由政务服务中心牵头,联合公共事务服务中心部门共同理了在线办理事项21项在线查询事项14项,线下办理(最多跑一次)事项15项,规范了办事流程,并且将政务服务事项向社区延伸,今年以来,共办理网上办件5380件,大大提高了居民群众办事效率。进一步明确大厅人员工作职责,做到了制度上墙,全面落实了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度、AB岗制度和业务提醒制度三是办理服务事项流程二维码合集。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收集各部门审批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制作成二维码,张贴在政务大厅醒目位置,并在各社区也办理了“二维码”办事群众只需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便可便捷查阅办理事项的办理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信息,避免了办事群众因材料不全出现“多次跑”现象

四是全面提升12345市长热线答复群众满意度。今年以来,街道共接收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单86件,先后妥善解决了城建局家属楼化粪池破裂问题等8件重点难点问题,事项办理回访满意度97%,按时办理率100%。

五是积极探索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街道品牌建设。2024年兴平路街道德政社区创新“小板凳议事会”工作法,以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为抓手,把议事场所从室内转到室外、搬到现场,通过平等协商,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真实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小板凳议事会”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居民在哪里,难题在哪里,“小板凳”就搬到哪里。坚持以“群众提出、共同商议、共同决定、共同实施”为原则,有效整合社区、共建单位、业委会、居民群众等多方力量,就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面对面进行交流,一对一进行解答,通过“小板凳议事会”形式对小区事务进行协商,搭起了一座与居民直接沟通的“连心桥”,使得居民的大小事一一找到“落脚处”。今年以来,迎来说事群众8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80余条、问题80条,政策咨询200条,现场解决问题50件。

二、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建设的有关情况

是加强组织领导。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带头崇法、尚法、用法。充分发挥党工委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定期专题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紧紧抓住班子领导这个“关键少数”,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

二是调整组织机构和细化责任分工。街道党工委坚持责任分工两条线:一是以职能分工为主线,由分管领导牵头,对应职能部门为责任主体,根据法治建设具体内容,明确法治建设在执法监督方面的重点工作和重点领域;二是以社区地域分布为主线,由各社区党组织书记牵头,包社区领导指导,有序推进法治建设全面实施。

三、贯彻落实平川区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情况

1.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街道的基层治理体系,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带头崇法、尚法、用法。同时,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高社区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2. 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加大对街道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积极培育由62人组成的法律志愿者队伍,为辖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

3.深化党建联建持续推进基层治理。着眼区域化党建,持续强化党建融合解题能力。2024年,累计推动解决辖区难点问题145件。严格落实“双报到”制度,先后有801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同时,注重从退休党员干部、退役军人、新就业群体中培养党员中心户,先后吸纳238人参与到网格党建服务中有效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中的快速精准反应能力。

四、贯彻落实平川区2024年全区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情况

    一是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机制。结合街道实际,认真落实《甘肃省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4年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等上级部门文件精神,认真制定并印发了2024年度兴平路街道普法责任清单》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要求,落实工作人员普法主体责任,向管理对象、执法对象、服务对象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塑造法治信仰,推动形成全民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是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将普法教育与重要节点活动相结合。扎实推进法治、安全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以法制宣传日活动为载体,在机关、社区及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通过法律讲座、以案释法等手段,充分发挥辖区内社区两委、退休老党员、网格员等力量,以点带面做好宣传工作,在营造浓厚扫黑除恶工作氛围的同时,也推动辖区法治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促进辖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广泛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3.8”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5.1”劳动节、“6.26”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治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2024年共组织开“法律知识进校园”、法治专题讲座等各类活动20场次工作中发挥宣传标语、LED显示屏、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媒体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合力,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宣传实效性,确保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得到有序推进,形成人人学法、懂法、用法、护法的良好法治风尚,切实突出我街法治建设新成果。

是整合要素资源,发挥各方面普法力量积极发挥律师、人大代表、法律明白人等专业人才的“智库”作用,配备专职调解员与10个社区结对共建,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法律服务。为辖区内10个社区配备了专职法律顾问,实现所有基层组织法律顾问全覆盖。街道21名工作人员参加并通过了国家工作人员学法培训和考核,积极组织单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互联网+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和考核,培养“法律明白人”44人,街道执法人员法治素养和执法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常态化横向联系团委、民政、教育、妇联等行业部门,通过横向信息整合,纵向资源下沉,变“单打独斗”为“群策群力”,形成法治服务工作合力。通过“组织联盟、资金联筹、阵地联动”的运作模式,积极探索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的实践路径。

是创新普法方式。探索“互联网+”普法宣传新模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形式记录、传播法治文化内容,开辟线上普法新阵地。线上普法与线下普法相结合,全面打通法治建设工作“最后一公里”

五、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情况

(一)强化学习,筑牢思想根基

1. 领导带头学。街道领导班子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街道党工委共组织开展中心组集体学习28次,邀请县级包抓领导和县级宣讲团专家讲师开展宣讲2,街道党工委书记、科级干部到社区宣讲10次、讲党课12场次,召开交流研讨活动6

2. 全员覆盖学。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培训课程等形式,组织街道全体工作人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确保每一位干部职工都能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增强依法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结合实际学。将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与街道的中心工作相结合,引导干部职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1. 线上线下齐发力。利用街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推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资料、解读文章和宣传视频,扩大宣传覆盖面。同时,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置宣传展板、悬挂宣传横幅,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2. 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结合“国家宪法日”、全国第七个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如法治文艺演出、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咨询服务等,让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一是兴平路街道于12月4日在人民广场开展12.4”宪法宣传日活动,共发放宣传手册300余份,宣传物品150余份,受教育群众300余人,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二是广场社区联合社区“大党委”成员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来自共建单位的民警为辖区居民讲解法律常识。德政社区开展普法宣传进社区 知法守法促和谐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邀请人民法院法官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四个一”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传。三是惠川社区、育才社区、阳光社区、兴平社区,通过普法宣传进社区、进小区等形式,使法律知识更加深入人心。发放《宪法在我心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安全宣传法》等法制宣传资料300余份。通过开展宪法宣传活动,使群众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使法治真正成为根植于公民内心的信仰.

二、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法治队伍建设有待强化。全街道通过行政执法证考试的19人,持证率偏低,机关干部参加行政执法证考试的积极性有待提升,法治队伍力量相对薄弱。

(二)法治文化品牌还需打磨。当前街道法治文化品牌缺少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品牌和亮点等,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加强。

三、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

一是推动法治队伍提素强基。将法治人才培育作为提升基层法治化水平的重要抓手,狠抓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积极动员机关干部参加行政执法证考试,做到“应考尽考”,提升持证率,增强基层依法治理能力。提升和培养机关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在征迁清零、信访积案化解等日常工作中融会贯通。

二是推动法治文化品牌建设。抓好特色法治文化品牌,利用平川公园打造的法治公园阵地,结合街道实际,推动建设兴平路街道特色法治文化品牌。重点打造社区规范化调委会,理顺运行机制、加强案卷规范化制作,擦亮重大矛盾纠纷调解金字招牌。指导辖区10个社区积极创建国家、省、市级法治社区,争创市级民主法治社区2-3家,省级及以上民主法治社区1-2家

三是推动法律服务提质增效。完善社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构建“服务型”公共法律体系,将被动解答、单一形式转化为主动深入、因地制宜。以一站式公共服务站点为轴心,以普法宣传、法律咨询、人民调解为三大辐射线,织严织密公共法律服务覆盖网。

四是推动法治改革提速进位。深化改革创新,紧扣法治改革主线,推动街道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及运行机制,继续完善执法与监管相互配合机制,形成职责清晰、办案规范、协同高效、监督到位的行政执法体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