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20403013912770D/2021-172853 | 生成日期: | 2021-07-20 |
文 号: | 关键字: | ||
所属机构: | 平川区政府办 | 发布机构: | 平川区政府办 |
《平川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 |
信息来源:区科技局
发布时间:2021-07-20 00:00
浏览次数:
|
|
|
|
一、政策出台背景 按照省科技厅印发《甘肃省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和《关于开展环县等13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通知》(甘科农〔2020〕5号)精神,在区政府印发《关于平川区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平政发〔2020〕116号)的基础上,结合全区“十四五”规划,补充制定平川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二、园区概况 (一)园区建设地点 白银市平川区 (二)园区建设时间 实施期限为3年,即2021年-2023年 (三)园区建设面积 园区规划总面积26万亩,其中核心区5万亩,示范区12.6万亩,辐射区8.4万亩。 核心区。核心区设在黄河灌区水泉镇,规划面积5万亩。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科技型企业白银东鹏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枣树台基地为中心建设核心区,围绕打造甘味品牌农业,打造产业技术集成和服务平台。主要建设科技研发与人才培训中心、特色种植业孵化基地、特色养殖业孵化基地、乡村旅游示范村、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农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集聚和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 示范区。示范区设在王家山镇、宝积镇、共和镇和黄峤镇4个镇,规划面积12.6万亩。突出技术与产业示范功能,建立产业示范基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主要建设草食畜牧养殖示范基地、特色瓜果产业示范基地、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示范基地以及相关联的农畜产品加工生产线、包装生产线、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培训基地、仓储物流和电商服务平台。 辐射区。辐射区设在种田乡和复兴乡2个乡,规划面积8.4万亩。突出产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功能,推广应用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农畜新品种,重点建设小杂粮和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发展旱作农业和特色养殖业,建设企业原料生产基地和生态补偿示范区。 (四)园区管理机构:平川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三、总体要求 (一)总体目标 到2023年,新增入园农牧业龙头企业22家以上,总数达到80家以上,新增新型经营主体80家以上,入园企业年生产总值达到20亿元,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7%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以上,核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00元以上,示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300元以上。 (二)重大意义 1.园区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2.园区建设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 3.园区建设是孵化龙头企业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吸引农业产业开发投资及合作者的重要窗口。 4.园区建设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 5.园区建设是培育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6.园区建设是优化政策创新,推动改革发展的有力举措。 四、总体布局与目标定位 (一)总体布局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在市级农业示范园的基础上建设,总规划面积26万亩,分为核心区(水泉镇)、示范区(王家山镇、宝积镇、共和镇、黄峤镇)和辐射区(种田乡、复兴乡)。其中核心区5万亩,示范区12.6万亩,辐射区8.4万亩。园区依托白银东鹏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建设,通过一园三区建设,形成与平川经济开发区优势互补的局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带动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让全区人民共享园区建设成果。 (二)目标定位 --是全省重要的富硒西甜瓜、绿色优质苹果、大枣及设施蔬菜、富硒小杂粮、山羊和黑毛驴生产基地; --是全省独具特色的农畜产品综合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型企业孵化区; --是全省农业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 --是全省重要的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和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基地; --是全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示范基地; --是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五、重点任务 平川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于 2021年正式启动,2023年完成建设任务: (一)核心区建设任务 1.科研服务机构建设。依托白银东鹏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枣树台建成科技研发及人才培训中心1处;改造建设农业科技人员培训中心1处;创建新型农民培训基地 1 处,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12期,培训乡村种养殖技能人才1200人;新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处;创建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平台1个,科普教育基地4个,科技示范村(基地)4个,农技专家服务站4个,科技专家服务队4支;培育星创天地、众创空间、科技型企业等创新创业载体4个。 2.基本农田改造建设。打造万亩盐碱地治理与修复试验示范基地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创建万亩优质食葵水肥一体化种植基地;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0000亩;依托沿黄灌区建设水地春小麦优良品种引种扩繁试验示范基地1000亩。 3.玉米制种标准化基地建设。依托平川区种籽公司,为玉米制种农户和制种专业合作社开展播前准备、种植规格、播种技术、去杂去雄、田间管理、水肥标准等技术指导和服务,在玉碗泉村、大黄湾村、陡城村、双岔村打造玉米制种标准化基地建设,玉米制种基地达1万亩以上。 4.特色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依托东鹏现代农业示范园,扩建特色蔬菜种植生产加工基地,改造高效日光温室200座、连栋育苗温室3座、标准化育苗中心200亩;在水泉镇双岔、陡城、贾庄等村创建以韭菜、辣椒等为主的绿色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基地5000亩;在水泉镇创建绿色无公害优质大枣生产基地5000亩;创建以“烟富”、“瑞阳”等市场高端品种为主的绿色无公害优质苹果生产基地1万亩;创建有机肥生产基地1处。 5.规模养殖标准化建设。创建种公猪标准化繁育基地1处,种公猪活动场3000㎡,标准化圈舍10栋13080㎡,育肥舍6栋3510 ㎡,采精室、化验室4间350 ㎡;依托东鹏公司和白银庆旺农业有限公司现有养殖设施,扩建万只标准化养羊基地,建成标准化圈舍20栋4万㎡,引进基础母羊1000只;依托白银博康养殖有限公司和白银市众犇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创建优质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化圈舍、育肥场等设施20万㎡;依托甘肃沃霖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大果树牧业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和白银志合成养殖有限公司创建万头标准化生猪联合养殖基地。 6.加工冷链物流建设。在枣园村建设生猪交易、屠宰、冷链物流加工市场1个;在黄沙湾村创建红枣深加工基地1处;在枣园村、双岔村建立农产品储藏室各1处;建设肉牛肉羊现代化屠宰生产线、加工生产线各1条;建设年产7000吨韭菜分捡、打捆、包装生产线、年产5万吨炕枣生产线各1条;建设农业信息平台5家,发展商贸服务中介机构12家;建设蔬菜果品标准贮藏库3座、肉类冷冻储存库5座;扩建农产品交易市场1个、提升改造电商服务站3个,增设各类网店15家,新增专业合作社4个。 7.“三区人才”及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创建农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1处;玉米制种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处,绿色优质苹果种植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2处,绿色优质设施蔬菜种植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2处,绿色优质大枣种植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处,绿色优质黄桃种植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处;创建生猪养殖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2处,肉牛养殖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处,“平川山羊”养殖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处。 (二)示范区建设任务 1.基本农田改造建设。在王家山镇创建集中药材、薰衣草、园林为一体的3000亩生态农业示范区及田园综合体,用于打造标准化种养基地,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及农业休闲观光;依托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对西格拉滩进行环境整治和塌陷土地治理,建设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示范区、全域土地综合开发示范区、万亩食葵种植示范区、田园综合体示范区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园,完成土地平整改造12万亩,配套高效田间水利设施,修建 26.28万方蓄水池,对平整区域实施综合治理,包括塌陷治理、土壤重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道路恢复、沟渠治理、植被恢复管护等工作,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燕麦、苜蓿、饲用油菜等。 2.特色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在王家山镇创建占地1200亩的标准化饲草种植基地1处,并创建年产万吨有机肥生产基地1处;在宝积镇、共和镇创建绿色无公害优质富硒西甜瓜种植基地2.5万亩;创建“烟富”、“瑞阳”等市场高端品种优质苹果种植基地4万亩,玉米制种基地5000亩,菊芋种植基地1万亩,优质大蒜种植基地6000亩;建设设施蔬菜大棚600座,高效日光温室200座。 3.规模养殖标准化建设。在王家山镇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建设工程,对母牛进行选育扩繁,建立养殖小区,并配套基础设施;在创建“东方希望”百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在宝积镇新建林下养殖(鸡)厂1处;在共和镇创建存栏20万羽蛋鸡养殖基地1处,并配套基础设施;创建黑毛驴生态养殖示范基地2处,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2处;创建万只“平川山羊”养殖基地,千头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建成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0个。 4.加工冷链物流建设。建成36万吨饲料生产线1条;盘活熙瑞菊粉生产线,建成现代化菊粉生产线1条;建成蔬菜果品标准贮藏库5座、肉类冷冻储存库10座;扩建农产品交易市场3个;在宝积镇建设有机肥加工厂1座、药材加工厂1座,建成5000 m³低温冷藏保鲜库1座,2000m³预冷排酸库1座,1000 m³速冻冷藏库1座,购置仓储冷链物流配套设施设备及冷链运输车辆3台,配套冷藏保鲜库、冷冻机、压缩机房、速冻预冷车间、变配电室、缓冲间等生产车间。 5.“三区人才”及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创建玉米制种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处,绿色无公害优质富硒西甜瓜种植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2处,“烟富”、“瑞阳”等优质苹果种植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2处,优质菊芋种植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2处,优质食葵种植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处;创建黑毛驴养殖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处,生猪养殖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4处,肉羊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4处,肉奶牛养殖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2处。 (三)辐射区建设任务 1.特色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在种田乡、复兴乡以新型生物降解膜和保水剂示范推广为核心,创建玉米、藜麦、糜谷全膜双垄沟播栽培、马铃薯全膜垄上微沟栽培、新型保水剂代替地膜等旱作农业技术千亩示范区5处;创建饲草料种植加工示范基地1处;新建马铃薯地下贮藏库2座,种植苜蓿、牧草、洋姜等3000亩;在种田乡流转土地1500亩,建设塑料冷棚4500座,铺设滴灌设施,推广无籽西瓜种植;推广优质玉米、马铃薯等新品种10个,创建马铃薯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1处,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1万亩。 2.特色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创建优质母羊繁育基地1处,年繁育成年母羊300只以上;创建生猪养殖示范基地2处,并配套相关设施;建成百头(只)标准化养殖场15个。 3.小杂粮和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打造万亩藜麦、荞麦、莜麦、扁豆、糜谷等富硒小杂粮种植基地,大力发展藜麦、荞麦、莜麦、扁豆、糜谷、红花、党参等特色小杂粮及道地中药材5万亩,通过加工、包装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4.“三区人才”及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创建优质马铃薯种植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 2处,优质富硒小杂粮种植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2处;创建黑毛驴养殖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处,生猪养殖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处,山羊养殖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处。 六、实施步骤 平川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年限分3年完成(2021年1月-2023年12月)。 1.规划设计阶段(2021年1月-2021年6月)。成立园区建设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和专家咨询机构。完成园区总体规划设计及建设用地规划、办理审批手续等工作。按照园区建设项目招投标程序,完成项目招投标、工程预算及开工前的各项审批手续。 2.建设阶段(2021年7月-2023年6月)。做好入园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督、验收等工作,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采取“四通一平”逐步完善,设施建设严把质量,建设生产同步进行的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入园建设生产,完成园区主要工程建设任务及配套设施。选择重点企业予以扶持,特别是园区支撑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重点培育的企业。要支持企业多方发展,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3.评估验收阶段(2023年7月-2023年12月)。园区建设任务完成后,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综合评估,申请省市验收。进一步理顺运行机制,持续发挥园区科技研发功能、生产功能、孵化培育功能、示范展示功能、人才培养功能、休闲观光功能和生态功能,带动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