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20403013912770D/2025-201223 | 生成日期: | 2025-05-20 |
文 号: | 平政办发〔2025〕31号 | 关键字: | 地质灾害,防治 |
所属机构: | 平川区政府办 | 发布机构: |
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平川区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 ||||||||||||||||||||||||||||||||||||||||||||||||||||||||||||||||||||||||||||||||||||||||||||||||||||||||||||||||||||||||||||||||||||||||||||||||||||||||||||||||||||||||||||||||||||||||||||||||||||||||||||||||||||||||||||||||||||||||||||||||||||||||||||||||||||||||||||||||||||||||||||||||||||||||||||||||||||||||||||||||||||||||||||||||||||||||||||||
信息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5-05-20 10:07
浏览次数:
|
||||||||||||||||||||||||||||||||||||||||||||||||||||||||||||||||||||||||||||||||||||||||||||||||||||||||||||||||||||||||||||||||||||||||||||||||||||||||||||||||||||||||||||||||||||||||||||||||||||||||||||||||||||||||||||||||||||||||||||||||||||||||||||||||||||||||||||||||||||||||||||||||||||||||||||||||||||||||||||||||||||||||||||||||||||||||||||||
|
||||||||||||||||||||||||||||||||||||||||||||||||||||||||||||||||||||||||||||||||||||||||||||||||||||||||||||||||||||||||||||||||||||||||||||||||||||||||||||||||||||||||||||||||||||||||||||||||||||||||||||||||||||||||||||||||||||||||||||||||||||||||||||||||||||||||||||||||||||||||||||||||||||||||||||||||||||||||||||||||||||||||||||||||||||||||||||||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企事业单位: 《白银市平川区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5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白银市平川区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白银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白银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情况和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防灾减灾工作决策部署,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切实做好2025年度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积极争取并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提高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和损失,提高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本方案编制和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明确责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突出重点”。 三、全区地质灾害概况 我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截止2025年汛前,依据地质灾害1:5万风险普查调查结果,全区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34处,其中崩塌4处、滑坡12处、泥石流12处、地面塌陷6处,分别分布于7个乡(镇)。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为降雨、冻融等自然及人为因素。按险情等级划分:小型21处,中型8处,大型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人口达5501人,威胁财产达2.246亿元。 四、2025年全区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我区复杂的地质环境和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地面塌陷。结合历年汛期气象趋势,预测我区地质灾害一般多发生在3-10月。3-4月为冰冻消融期,在部分冻土地带、地下水位较高地段易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5-10月为汛期,当降水达到一定强度时(日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或连续大雨3天以上),极易诱发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和公路、铁路边坡、砖厂取土工作面、废弃矿点及施工现场的崩塌等地质灾害;其中7-9月为主汛期,强降水过程较多,由此引发泥石流、采矿区地面塌陷、滑坡、地面沉降等突发性灾害的可能性也较大。 五、全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 (一)滑坡、崩塌。受降水状况、地质环境、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我区滑坡、崩塌基本上以在汛期强降雨季为界,滑波主要分布在崛吴山及其周边地区、种田、复兴、黄河流域沿岸、王家山镇辖区粘土砖瓦厂集中采土区、高速公路沿线、区乡公路沿线等处,以宽河沟南北、井儿沟、种田村、汉口村等地为重点;黄土崩塌全区分布相对不大,主要为基岩塌陷,分布在黄土岘和老爷山等地;资源滑坡主要为矿山废渣堆积层滑坡,分布在王家山、红会等采煤区。滑坡和崩塌主要防范区在王家山镇砖瓦粘土采挖区、水泉镇黄河流域两岸(主要是鹯阴古渡口小黄湾崩塌),种田乡、复兴乡全境及碱沟流域两侧陡坡区,黄峤乡黄家洼山、崛吴山周边的神木头、峤山、焦口等村,共和镇常崖、红沟、毛河洛等村,刘白高速公路、省道308线两侧陡坡区。 (二)泥石流。主要分布种田乡拉排河流域两岸陡坡区;黄峤镇牛拜沙河流域的牛拜、双铺、马饮水等村;宝积镇大水头沙河、响泉沙河两岸及沙河沟口;共和镇牛拜沙河流域两岸陡坡区,小水、红沟、兄弟、中和等村;国道109线水泉沙河两岸及沙河沟口泥石流。主要防范区在水泉镇大沙河,种田乡拉排河流域两岸陡坡区,复兴乡上汉川、黄峤镇桦林沟、黄家洼山、崛吴山周边牛拜沙河流域的牛拜、双铺、马饮水等村,宝积镇大水头沙河、响泉沙河两岸及沙河沟口,共和镇牛拜沙河流域两岸陡坡区,小水、红沟、兄弟、中和等村,国道 109线水泉沙河两岸及沙河沟口、双岔、陡城、玉碗泉沙河两岸等。 (三)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地面塌陷是本区域最为发育且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全区煤炭开采塌陷区和裂缝分布及其延伸方向受控于煤层走向及开采范围,分别分布在胶泥崖、黑水村、党家水村、西合村、兄弟村、牛拜村等地。具有塌陷分布范围广、规模大、灾情和险情大等特征。地面塌陷主要防范区在中东部的共和镇、宝积镇、黄峤镇一带和北部的王家山镇。 六、全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一)重点防范区域 水泉镇境内沿黄河堤段;红会、魏家地、宝积山、大水头、王家山矿区的地面裂缝及采矿区地面塌陷;位于山洪汇集处的居民区、耕地区、厂矿区;磁窑晚古生代中国标准地质剖面区。 (二)重点防范对象、范围 我区地质灾害危害范围较广,包括辖区内城乡居民区、铁路、公路、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输电线路、通讯光缆等;已经圈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公路沿线因建设形成的高陡边坡和不稳定斜坡;其他地质灾害易发区等。 (三)重点防范期 根据地质灾害的形成特点和主要诱发因素,确定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重点防范期。 泥石流。在我区发生与暴雨同步,多属暴雨型,一般集中于5-9月份,其余月份相对较少。 滑坡、崩塌。该类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降水诱发的滑坡、崩塌等灾害具有稍滞后于降水的特点,5-10月主汛期为主要防范期;人为因素和其它自然因素造成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情况比较复杂,全年防范。 地面裂缝、塌陷。我区的地面裂缝和塌陷灾害基本为地下采煤引起的,其发生、发展与采矿的强度、开采规模、开采形式等有关,该类灾害全年应防范。煤矿开采区应加强监测与预报、预警工作。 七、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落实防灾责任,健全组织体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压实党委政府属地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防灾人员直接责任。自然资源部门要发挥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作用,统筹抓好防治工作落实。住建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和建设单位的管理与监督,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勘察、施工,防止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交通部门要建立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组织开展公路沿线地质灾害调查,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做好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水务部门要负责加强小流域和泥石流河道、沟道的治理,组织开展山洪灾害和水库(坝、渠)等水利设施地质灾害的排查、监测和防治工作。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应急准备检查和业务指导,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强化科学施救,提高救援能力。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宅基地建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重点排查宅基地房前屋后因切坡、开挖、填方等人为活动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隐患,对高风险隐患建立台账并整治。文旅部门要组织开展旅游区(点)地质灾害调查,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加强对辖区内从事旅游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防灾知识的培训,加强对旅游人员防灾知识的宣传。气象部门要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测预报及预警信息的发布,及时将气象预测预报及预警资料通报各有关部门及责任人。教育部门要对各中小学校区(舍)及其周边的地质灾害或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校区(舍)要加强巡查与监测,落实防灾责任、防灾措施和应急措施。各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管地质灾害”“谁主管谁负责”“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投资”的要求,督促指导做好本行业本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开展隐患排查,实施动态管控。一是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管控。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切实强化“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核查”阶段排查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动态排查机制。对学校、医院、重大工程建设区、重点交通要道、重要设施周边地区、主要景区景点、农村切坡建房等区域和部位,要组织开展动态巡查排查,对排查发现的新增风险隐患,要逐点建立台账,落实防灾责任及措施,形成工作闭环。同时紧盯短时强降雨、极端降雨、持续性降雨、夜间降雨和旱涝急转等情形,加强风险预判,做到灾情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二是开展隐患核查。实施白银市平川区 2025 年度地质灾害综合遥感识别疑似隐患点核查项目,对全区地质灾害综合遥感识别疑似隐患点进行现场核查,查明灾害发育特征、危害特征及防治现状,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出防治措施建议,及时更新地质灾害数据库,为防灾减灾提供数据基础。 (三)加强监测预警,提升响应效能。一是及时高效发布气象预警。自然资源、水务、应急、气象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完善雨情、水情、灾情监测预警信息实时共享平台,强化预报会商,推动地质灾害精细化预警预报,特别是强降雨过程的短临预报,提高预警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要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发布手段,确保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准确传达到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员和受威胁群众。二是强化“人防+ 技防”有机衔接。持续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明确责任,细化分工,确保隐患点监测到位。实现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的优势互补,定期维护已安装监测设备,加强趋势分析研判,提高预警精准度。三是严格执行主动避让转移措施。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坚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原则,健全落实预警“叫应”、避险核实等机制,形成预报、研判、预警、叫应、转移、安置、评估、返回等 8 个环节完整工作闭环。对有成灾迹象的,坚决贯彻落实“三避让”和 “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坚决落实避让转移措施,狠抓早撤快跑,切实做到“应转必转、应转尽转”。 (四)推进综合治理,消除灾害风险。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高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高质量实施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自然资源部门要督促做好新立及往年在建工程的实施,加强已安排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执行调度,统筹谋划好新申请项目的申报入库工作。二是及时开展排危除险工程。对由极端降雨诱发的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应及时采取排危除险,减轻或消除隐患,保障民生安全。三是做好已有治理工程的维护和修复。针对已建治理工程受损、淤积等情况,当地乡(镇)政府应及时实施修复加固、清淤维护,保障治理工程持续发挥防灾减灾功效。四是持续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要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有关部署要求,强化工作统筹,压实工作责任,分批次启动地质灾害威胁户搬迁工作,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风险隐患。 (五)加强资金保障,强化资金监管。在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投入实施重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同时,财政部门要全力保障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确保风险隐患点综合治理、宣传培训、避险演练、巡查排查、群测群防和应急保障等工作顺利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资金要专款专用,财政部门要高效使用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及时拨付防治项目资金,提高资金支付率,确保项目按时竣工。 (六)加强能力建设,夯实防灾基础。一是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应急部门要及时修订完善我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乡(镇)要及时修订完善辖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编制部门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对各隐患点自然资源部门要按照“一点一案”要求,制定完善的转移避险预案。各级各部门按照预案要求,提前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二是加强宣传培训演练。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25”土地日,多层级多渠道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进一步提升群众识灾防灾避灾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乡镇村组干部、群测群防员的业务培训指导,充分发挥其“吹哨人”作用。自然资源部门要会同技术支撑单位指导当地政府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演练,在主汛期,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一次地质灾害避险综合演练,对全区已查明的34处隐患点,自然资源部门要指导隐患点所在地有关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有关自然资源所、村社、群测群防员、隐患点周边受威胁群众开展一次隐患点单点地质灾害避险演练,使受威胁群众熟悉避险路线、避险信号和避险场所,全面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三是强化技术支撑。自然资源部门要全面履行“全力防、配合救”的职责,加强同驻守专业队伍和技术专家的沟通联系,提前做好应对突发灾情、险情准备。一旦发 生地质灾害,迅速组织开展应急调查,提出科学有效的处置措施,配合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做好抢险救灾等工作。四是加强应急保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根据防灾形势需求加强装备配置,为防灾队伍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防护及监测设备,提升基层防灾能力。全面梳理各级应急处置力量,明确指挥关系、响应流程、合理前置抢险调查和救援力量以及救灾装备物资,确保高效有序开展抢险救援和应急调查处置。 附件1 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情况一览表
附件2 白银市平川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闫小东 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 王志胜 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王暇宏 白银市自然资源局平川分局局长 成 员:张 涛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刘剑桥 白银市公安局平川分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李炳国 区发改局局长 李寿国 区教育局局长 王振卿 区工信局局长 李永智 区民政局局长 贺更弘 区财政局局长 许立煊 白银市自然资源局平川分局副局长 赵德智 白银市生态环境局平川分局局长 杨建国 区住建局局长 郝 明 区交通局局长 张兆龙 区水务局局长 刘志武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冯月莉 区文旅局局长 李小阳 区应急局局长 苏其龙 区林草局局长 展之强 区地震局局长 余德红 区气象局局长 李守国 国网白银市平川区供电公司经理 李生鑫 共和镇人民政府镇长 王兴威 宝积镇人民政府镇长 魏小武 水泉镇人民政府镇长 刘文欣 黄峤镇人民政府镇长 刘秉东 王家山镇人民政府镇长 刘 伟 种田乡人民政府乡长 黄克非 复兴乡人民政府乡长 来春渊 长征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宋占宝 兴平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刘庆和 电力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张宏微 红会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自然资源局平川分局,许立煊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成员如有变动,由接任工作的同志替补,不另行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