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03013912770D/2023-00109 生成日期: 2023-08-03
文       号: 关键字: 文冠果,产业,产品,种植,企业
所属机构: 平川区政府办 发布机构:
解读《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冠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信息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8-03 10:47
浏览次数: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22年底,种植面积达4.31万亩,已挂果面积0.5万亩,产量约150吨。有种植文冠果的合作社9家,企业3家,主要分布于王家山镇、宝积镇、黄峤镇、种田乡部分村社,多在沙化地及25度以上陡坡耕地种植。

二、重点任务

(一)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按照“本土化、良种化”的要求,进行良种良法、科技研发应用等方面创新实践,选育叶用型、油用型、观赏型、兼用型等优良品种,依托文冠果产业链“链主”企业,建设良种采穗圃1个、种子园1个、种质资源圃1个,通过组织培养、嫁接等无性繁殖技术对现有文冠果林完成良种更替,全面提质增效。抓好文冠果品种审定,建立健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良种生产供应体系,全面推行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制定《数字化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方案》,颁布《文冠果良种管理办法》团体标准,为全行业发展提供技术规范。建设年产2500万株良种种苗的繁育中心,实现种苗自给,并对外输出创收。

(二)打造标准化种植基地依托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分区域集中连片打造文冠果标准化种植基地,集成应用水肥一体化系统、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创建王家山、水泉、宝积、共和、黄峤5个文冠果产业发展示范乡镇,高规格打造6个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王家山2个,水泉镇1个,宝积镇1个,共和镇1个、黄峤镇1个)“十四五”期间全区新栽植文冠果20万亩(王家山镇10万亩,水泉镇3万亩,宝积镇3万亩,共和镇2万亩,黄峤镇2万亩)制定颁布《文冠果高质量栽培技术规程》团体标准,推广示范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及省内其它地区规范种植、规模发展。

(三)加大文冠果产品开发以白银市国家文冠果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为依托组建白银市文冠果产业研究院,开展新品种开发、产品研发、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专业化营销等的策划和指导。下设文冠果良种繁育中心、文冠果茶研发中心、文冠果油研发中心、医药医美研发中心和综合利用中心。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文冠果根、茎、叶、花、果成份研究,特别是药用成份、营养成分、毒性成份的研究;确定有安全性评估资质的公司对文冠果加工产品如文冠果茶、文冠果油等进行安全性评估;制定文冠果地方执行标准:如文冠果茶、文冠果油加工标准(包括安全要求、质量规格、检验方法等)推动文冠果中药制剂的研发。积极开展文冠果关键环节技术开发与产品研发,加强指导培训与推广,力争将平川打造成为全国文冠果精深研发产业的创新引领者和全行业科技研发、生产加工和技术输出中心。

(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文冠果“链主”企业外引内培力度,整合、盘活资源,积极探索“政府+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金融+科技”五位一体和“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购苗、统一栽植、统一销售”五统一产业发展模式。到“十四五”末,力争全区文冠果产业经营主体达到2家以上文冠果全产业链企业1家。支持文冠果加工企业,新建文冠果茶文冠果油、养生保健品生产线,研究开发文冠果茶、油、胶囊、药用神经酸等系列产品,创建文冠果国家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五)构建品牌化营销体系。实施文冠果“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与品牌营销战略,制定文冠果品牌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打造带动作用明显的文冠果“甘味”品牌 2个,开展“陇字号”品牌评价,提高文冠果系列产品市场竞争力。支持文冠果珍品馆建设,逐步在全国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设立旗舰店和品鉴馆,做亮品牌。举办文冠果茶采摘节暨文冠果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带动文冠果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冠果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打造以政府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以大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文冠果产品营销大数据平台,利用“互联网+”实现“小果”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实现产品贸易的扩大和增长。

(六)创建国家级文冠果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文冠果产业链“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创建国家级文冠果现代农业产业园。统筹布局园区生产、加工、研发、示范、服务、旅游等功能板块,形成生产与加工、科研与产业、企业与农户、服务与效益相衔接配套的产业格局。通过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和企业集中,支持同类文冠果加工企业引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理念,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建设,打造特色优势文冠果加工产业集群,促进加工企业与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首尾相连、前后衔接、集聚发展。

(七)打造文冠果科研基地。与科研院合作,建立甘肃省木本油料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基地,开展良种选育、苗木无性快繁、籽仁油压榨工艺优化等领域深度研究开发,争取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获取原始创新和具有自主知识产区的新成果和新技术,为实现全区20万亩规模种植提供良种、人才、科技、模式等支撑。

四、扶持政策

(一)支持标准化基地建设。全面支持规模种植现代化产业园区,统筹做好道路交通、节水灌溉、电力通信以及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在规划区外集中连片新建标准化文冠果种植基地1万亩以上,达标验收后,一次性给予奖补100万元;集中连片新建标准化文冠果种植基地5000亩以上,达标验收后,一次性给予奖补50万元;参照新建标准化种植基地的标准改造提升老旧基地,改造提升1万亩以上,达标验收后,一次性给予奖补50万元。

(二)支持加工产业园建设。支持文冠果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鼓励文冠果建设主体创建文冠果加工产业园,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加工产业园,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年销售额首次突破1000万元,达标验收后,给予创建主体一次性奖补150万元。

(三)支持文冠果企业做大做强。建立文冠果链主企业和品牌企业,成立白银市国家文冠果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文冠果相关产品标准和贷款贴息办法,对从事文冠果产业的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当年新增贷款,贷款全部用于文冠果产业链建设,给予贴息奖补,连续补贴3年,但不能与其他专项贷款贴息政策重复享受。利用国有平台公司,进一步整合、盘活资源,同央企、民企合作,整体推进20万亩规模种植和产品加工。积极探索“政府+企业+村集体+金融+科技”五位一体和“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购苗、统一栽植、统一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区财政、发改、农业农村、林草、乡村振兴等部门做好政策、资金、项目等相关服务保障村集体以土地入股,企业规模种植、文旅项目开发也鼓励农户积极承包种植金融机构予以资金支持,科技部门提供技术指导。

(四)支持文冠果品牌建设。创建文冠果“中国驰名商标”奖补10万元;创建文冠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农业部绿色及有机认证农产品”各奖补5万元;创建 1个“甘味”企业商标品牌奖补5万元。在全国一线城市、省会城市设立农产品专营店、直销店、旗舰店、体验馆等宣传、销售当地文冠果产品,店铺及仓储面积累计在300平米以上,正常营销,给予设店奖补10万元;店铺年销售额首次超过0.2亿元、0.5亿元、1亿元、5亿元,一次性按销售额5‰进行奖补,最高奖补100万元。

(五)支持文冠果核心技术研发。全面落实市政府的文冠果产业核心技术研发经费,围绕文冠果新品种培育和精深产品加工与科研院所合作立项,力求在文冠果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选育文冠果新品种并获得认定每个奖励10万元,新品种文冠果获得良种认定每个奖励5万元;企业引进省级及以上创新研发团队每个奖励5万元,科技成果获得省级成果认定登记的企业或个人每个奖励1万元。

(六)支持科技创新服务。与科研院所合作,以木本油料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基地为载体,成立技术小组,作为示范区创建的科技支撑主体。打造集种植、加工、研发、应用、推广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争取将良种选育、高效栽培、精深加工等关键课题列入国、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推进新技术产品、标准专利成果转化应用。完善技术培训人才引进机制,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提升科技支撑服务效率。

(七)加大政策资金支持。探索多元金融政策,积极开发支持文冠果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农业发展银行量身打造信贷模式,降低贷款利率,申报林业贷款贴息。实行项目资金、金融信贷、减税降费支持。保险机构扩展保障范围,开发保险产品,将文冠果保险纳入保费补贴目录。除争取市级文冠果产业专项资金外,区政府每年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涉农整合资金、各级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文冠果产业种植基地、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品牌创建、企业培育等产业链重点环节建设,连续支持三年,并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文冠果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和省级乡村振兴基金项目支持文冠果产业发展享受过省市级以上项目、资金支持,并达到补贴标准的不再重复奖补。

解读关联文件: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冠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