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陶瓷小镇
来源:本站 | 作者:admin | 日期:2019-07-24 09:19 | 阅读:
白银平川,历来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陶瓷重镇。早在洪荒燧影的新石器时代,境内的先民们便烧制出素有“彩陶之冠”美誉的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陶器,播撒文明。时空更迭,历经5000多年,陶瓷文化随着历史长河的变迁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平川陶瓷业源于上古,历经汉唐,兴于宋夏,盛于明清,上世纪九十年代辉煌一时,有西北地区唯一的一家级县级国营陶瓷企业——靖远陶瓷厂。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让沉寂的平川陶瓷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2009年8月以来,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落户平川。
新时代,平川陶瓷小镇的启动建设,顺应“体验经济”的时代趋势,积极外引内联,发挥自身优势,走出了一条“陶瓷+旅游”的特色发展之路,为我区陶瓷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为“工业+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
平川陶瓷小镇占地约1800亩,总投资约25亿元。2018年计划投资1.2亿元,完成核心区、西部陶都品牌形象及道路建设等工作任务。其中核心区建设包括陈列馆、博物馆、工业遗址博物馆、创客空间及展览空间、非遗传承中心、院士工作站、大师园、陶吧、陶瓷客栈及圆窑遗址、咖啡馆、现代工业旅游、主题广场等12个分项目。
陶瓷小镇陈列馆,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设计遵循“突出产品审美内涵与特性功能”这一主题,新颖时尚,古朴大方,错落有致,这里展示着陇烨公司生产的各类艺术陶瓷。陇烨陶瓷有限公司多次为省、市、区重大活动、各类会议提供礼品,陇瓷窑变釉艺术瓷已被指定为中国西部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专用礼品。其中公司生产的“陇烨茶盏”和“大唐印象”陶瓷分别荣获2016年甘肃旅游商品大赛设计创新奖和2017年甘肃省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走出陈列馆,首先印入眼帘的便是小镇标志性建筑――窑炉大烟囱。大烟囱是全国各大名窑中少数保存至今的砖砌烟囱之一。始建于1970年,整体呈圆柱体,上细下粗,总高度为55.9米,其中:地面高度50米,地下5.9米,现已作为工业遗址保存下来。
看完大烟囱,走进陶瓷小镇博物馆,一条演示平川陶瓷发展历史的“长河”如丝绸般展开。这里共展出平川地域内出土、生产的不同历史时期代表性陶器、瓷器共一百余件,还有还原古代陶瓷生产过程的雕塑群以及窑场等。博物馆分上古陶风、丝路瓷韵、新城瓷辉三个部分,全着面展示平川陶瓷文化历史脉络,使得这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
来到工业遗址博物馆—隧道窑。该隧道窑兴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属国内业界最大的日用陶瓷窑炉之一,也是当时甘肃省内第一条连续式作业隧道窑,全长达七十二米。
小镇规划建设的创客中心,旨在为更多陶瓷产业、陶瓷人和陶瓷爱好者提供创意、创业、创新、合作、社交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小镇开园期间这里举办了陶瓷书画作品展、摄影展等活动。
来到陇烨陶瓷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这座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初建于2013年,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车间为钢结构人字梁建筑,总长180米,宽65米,高9米。生产基地总体分为烧成区、烘干区、成型区三大块。
窑址广场占地面积5337平方米,有3座老窑,是原靖远陶瓷厂广泛使用过的倒烟窑。倒烟窑也叫蒙古包窑、馒头窑、倒焰窑。这3座倒烟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最大的这座一号窑容积为90立方米,内径6.8米,高5.8米,有8个烟道。二号窑、三号窑容积为70立方米,内径4.8米,高3.8米,有4个烟道。随着后期隧道窑等有兴起,该窑于本世纪初停止生产,现作为工业遗址保护下来。
陶艺客栈建筑面积155平方米的,共有五间客房,其中标间3个,大客房2个,配套建设公共卫生间等设施。外带钢化玻璃走廊,围墙仿照磁窑旧址罐罐墙,全部用大缸和花盆砌成,别有一番风格,让人耳目一新。
陶瓷院士工作站,是全市的第15个院士工作站,也是我区成立的第2个院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总面积150平方米,分院士办公室、休息区、接待区、院士助理工作区域四个区。工作站聘请潘伟教授为驻站院士。潘伟院士是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材料学院党委书记,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1987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0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硅酸盐通报》《硅酸盐学报》《现代技术陶瓷》《过程工程学报》,国际梯度功能材料顾问委员会理事,亚洲-澳州陶瓷联盟理事长。担任过第六至第十九届全国特种陶瓷学术年会秘书长、组委会主席,第一至第九届中国国际高性能陶瓷材料学术会议组委会主席,第7届国际梯度功能材料学术会议主席,第五届国际陶瓷大会组委会主席。2016年当选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
非遗基地。2013年、2017年,平川区陶瓷烧制技艺先后被评定为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陶瓷小镇规划建设的非遗基地,主要是打造中小学生陶艺实践基地,通过努力开发陶艺课程,传承本土文化,并把陶艺艺术教育与科学、文化、艺术、环保等知识结合起来,从小培养孩子对陶瓷文化遗产的浓厚兴趣,作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载体,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非遗基地面积约510平方米,室内分为拉胚区、泥塑区、绘画区、培训区等四个区域,拉胚区购置安装了拉胚机30台。
非遗基地对面的“乐陶陶”陶吧,始建于2015年,建筑总面积有400多平方,可同时容纳100多人。是集教学、体验、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DIY陶吧,也是兰州城市学院美术学院陶艺实习与生产专业基地。陶吧馆内分为泥塑、印模、绘画、拉坯、休闲体验区。陶吧采用自助的形式,由公司提供陶泥、釉料、拉坯机、模具等设施,由专业陶艺师现场指导,游客、陶瓷爱好者和儿童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拉坯、绘画、成型、烘干、施釉,然后由公司负责烧制,作品由游客留作纪念。
最后来到小镇咖啡馆,品一杯纯正的咖啡。陶瓷小镇咖啡馆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可供60多人同时休闲。咖啡馆的所有器皿将使用本地特别烧制的产品,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在环境舒适幽雅的咖啡馆,游客们可以坐在一起聊天谈笑、交友会客、看书报杂志,体验咖啡带给他们的别样风情,结束在小镇的美好时光。
欢迎广大游客走进平川陶瓷小镇,感受西部陶都的独特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