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平川区:易地搬迁展新景 产业带动绘宏图

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 作者: | 日期:2021-11-17 12:23 | 阅读: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平川区始终坚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聚焦移民搬迁后续发展、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上狠下功夫,让搬迁群众彻底“挪穷窝”“拔穷根”,走上致富路,开启新生活。

神木头村地处黄峤镇东南部高寒山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2015年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扶持下,该村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奏响“冲锋曲”,亮出“实干”主旋律,将大山里的群众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公路沿线,经过多年的建设,神木头移民新村已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一栋栋错落有序、层次分明的二层小洋楼,平坦的硬化路,干净整洁环境卫生,配套建设的村委会、幼儿园、村卫生室、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平川区黄峤镇神木头村村民何任贤说:“我们从姚沟社搬到新农村,这里看病方便,大夫上门来给我们检查身体。”

平川区黄峤镇神木头村村民王富朴说:“自从搬到移民新村,生活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娃娃就在家门口上学,小学也正在筹建中,很方便。”

搬迁是手段,致富是目的。黄峤镇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产业特点及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种养殖富民产业,变输血为造血,唱响产业发展“进行曲”,让搬迁群众既安身又安心。

在神木头村集中养殖小区,一排排圈舍整齐划一,农户可以在这里认领圈舍,免费养殖。王富朴也搭上了养殖的快车,从在外务工到家门口养羊,他的收入翻了好几番,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平川区黄峤镇神木头村村民王富朴说:“目前我就在养殖场里养羊,这个场地都是免费提供的。我准备一年养两茬育肥羊,头一批养的800个估计能挣10万元,然后一年能出两批。”

平川区黄峤镇神木头村村委会副主任郭世全说:“现在我们村利用搬迁后的土地及旧房屋发展养殖的村民共有80户,其中在集中养殖小区的村民有7户,我村羊的养殖规模达到9000只,牦牛的养殖规模达到三百多头。”

红墙黄瓦小楼房,田间传来藜麦香……这便是神木头移民新村的新气象。村上依据藜麦生长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充分盘活撂荒地,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园”模式,让藜麦成为搬迁群众又一致富产业。

平川区黄峤镇神木头村村委会副主任郭世全说:“为解决移民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我们根据村上的地理环境,积极引进、推广藜麦种植,现在我村种植面积已达到4000多亩。为延伸藜麦产业链,我村建设了微产业园,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努力使藜麦成为我村稳定、致富的产业。”

处一隅而观全局,神木头移民新村只是平川区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平川区实施易地搬迁1913户,其中城区安置1013户,农村安置900户,经过后续产业的筹划发展,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平川要闻

【喜迎党代会】平川区:易地搬迁展新景 产业带动绘宏图

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 作者: | 日期:2021-11-17 12:23 | 阅读: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平川区始终坚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聚焦移民搬迁后续发展、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上狠下功夫,让搬迁群众彻底“挪穷窝”“拔穷根”,走上致富路,开启新生活。

神木头村地处黄峤镇东南部高寒山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2015年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扶持下,该村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奏响“冲锋曲”,亮出“实干”主旋律,将大山里的群众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公路沿线,经过多年的建设,神木头移民新村已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一栋栋错落有序、层次分明的二层小洋楼,平坦的硬化路,干净整洁环境卫生,配套建设的村委会、幼儿园、村卫生室、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平川区黄峤镇神木头村村民何任贤说:“我们从姚沟社搬到新农村,这里看病方便,大夫上门来给我们检查身体。”

平川区黄峤镇神木头村村民王富朴说:“自从搬到移民新村,生活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娃娃就在家门口上学,小学也正在筹建中,很方便。”

搬迁是手段,致富是目的。黄峤镇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产业特点及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种养殖富民产业,变输血为造血,唱响产业发展“进行曲”,让搬迁群众既安身又安心。

在神木头村集中养殖小区,一排排圈舍整齐划一,农户可以在这里认领圈舍,免费养殖。王富朴也搭上了养殖的快车,从在外务工到家门口养羊,他的收入翻了好几番,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平川区黄峤镇神木头村村民王富朴说:“目前我就在养殖场里养羊,这个场地都是免费提供的。我准备一年养两茬育肥羊,头一批养的800个估计能挣10万元,然后一年能出两批。”

平川区黄峤镇神木头村村委会副主任郭世全说:“现在我们村利用搬迁后的土地及旧房屋发展养殖的村民共有80户,其中在集中养殖小区的村民有7户,我村羊的养殖规模达到9000只,牦牛的养殖规模达到三百多头。”

红墙黄瓦小楼房,田间传来藜麦香……这便是神木头移民新村的新气象。村上依据藜麦生长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充分盘活撂荒地,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园”模式,让藜麦成为搬迁群众又一致富产业。

平川区黄峤镇神木头村村委会副主任郭世全说:“为解决移民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我们根据村上的地理环境,积极引进、推广藜麦种植,现在我村种植面积已达到4000多亩。为延伸藜麦产业链,我村建设了微产业园,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努力使藜麦成为我村稳定、致富的产业。”

处一隅而观全局,神木头移民新村只是平川区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平川区实施易地搬迁1913户,其中城区安置1013户,农村安置900户,经过后续产业的筹划发展,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