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区水泉镇:夏果飘香迎丰收 荒地改良待秋实

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 作者:平川区融媒体中心 | 日期:2025-09-02 14:12 | 阅读:

眼下,平川区水泉镇迎来了夏苹果的收购季,与此同时,水泉村利用撂荒地改良枣树的成果也即将在秋收时节迎来收获时刻,一幅充满希望与活力的乡村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水泉镇的苹果收购点,一股浓郁的果香扑鼻而来,只见红彤彤的夏苹果堆积如山,宛如一座红色的小山丘。工人们正熟练地进行着分拣、装箱的工作。收购季的到来,为果农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平川区水泉镇双岔村苹果代办人武和坤:“我今年从8月19号开始收夏苹果,到目前为止收了4万多斤,果子品质质量都好,发往福建、上海、广东,吃了后评价也好,果价都在两块钱以上,比往年价钱好。”

水泉村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也有新举措。走进水泉村的枣树改良基地,只见一棵棵枣树郁郁葱葱,枝头挂满了累累硕果,仿佛一串串绿色的玛瑙。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水泉村积极探索,将1000余亩撂荒地盘活,对枣树进行改良。经过精心地养护和管理,枣树生长态势良好,即将迎来首次丰收。这一举措不仅让曾经荒芜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还为村民增加了一条增收渠道。

 平川区水泉镇水泉村包村领导闫小瑜:“2023年和2024年两年嫁接了500亩的枣树,改良品种两种,一种是骏枣,一种是银枣二号,嫁接成活率达到了99%以上,今年预计大枣产值达到90000余斤。目前虽然大枣还没有成熟,但是我们已经和相关经销商把这个大枣的销售进行了预定,预计效益达到20万以上。”

水泉村将通过注册“红韵水泉”商标和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制作炕枣、酒枣等品种,提高大枣附加值,逐步形成产加销为一体的产业链。近年来,水泉镇立足本地实际,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除了夏苹果和枣树种植,水泉镇还发展了蔬菜、西瓜等多种特色产业,形成了多元化的农业产业格局。

平川区水泉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冯小亮:“今年以来,水泉镇深耕特色林果,以大枣、苹果产业为抓手,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大枣产业形成规模化改良体系,骏枣、酥甜枣今年改良1000余亩,实现小枣子变身大产业。苹果产业聚焦品种优化,引进优质晚熟品种,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建成多个精品果园。目前,两大产业带动就近农户就业,户均年增收超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我镇将持续完善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平川要闻

平川区水泉镇:夏果飘香迎丰收 荒地改良待秋实

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 作者:平川区融媒体中心 | 日期:2025-09-02 14:12 | 阅读:

眼下,平川区水泉镇迎来了夏苹果的收购季,与此同时,水泉村利用撂荒地改良枣树的成果也即将在秋收时节迎来收获时刻,一幅充满希望与活力的乡村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水泉镇的苹果收购点,一股浓郁的果香扑鼻而来,只见红彤彤的夏苹果堆积如山,宛如一座红色的小山丘。工人们正熟练地进行着分拣、装箱的工作。收购季的到来,为果农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平川区水泉镇双岔村苹果代办人武和坤:“我今年从8月19号开始收夏苹果,到目前为止收了4万多斤,果子品质质量都好,发往福建、上海、广东,吃了后评价也好,果价都在两块钱以上,比往年价钱好。”

水泉村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也有新举措。走进水泉村的枣树改良基地,只见一棵棵枣树郁郁葱葱,枝头挂满了累累硕果,仿佛一串串绿色的玛瑙。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水泉村积极探索,将1000余亩撂荒地盘活,对枣树进行改良。经过精心地养护和管理,枣树生长态势良好,即将迎来首次丰收。这一举措不仅让曾经荒芜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还为村民增加了一条增收渠道。

 平川区水泉镇水泉村包村领导闫小瑜:“2023年和2024年两年嫁接了500亩的枣树,改良品种两种,一种是骏枣,一种是银枣二号,嫁接成活率达到了99%以上,今年预计大枣产值达到90000余斤。目前虽然大枣还没有成熟,但是我们已经和相关经销商把这个大枣的销售进行了预定,预计效益达到20万以上。”

水泉村将通过注册“红韵水泉”商标和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制作炕枣、酒枣等品种,提高大枣附加值,逐步形成产加销为一体的产业链。近年来,水泉镇立足本地实际,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除了夏苹果和枣树种植,水泉镇还发展了蔬菜、西瓜等多种特色产业,形成了多元化的农业产业格局。

平川区水泉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冯小亮:“今年以来,水泉镇深耕特色林果,以大枣、苹果产业为抓手,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大枣产业形成规模化改良体系,骏枣、酥甜枣今年改良1000余亩,实现小枣子变身大产业。苹果产业聚焦品种优化,引进优质晚熟品种,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建成多个精品果园。目前,两大产业带动就近农户就业,户均年增收超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我镇将持续完善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