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20403013912770D/2020-172853 | 生成日期: | 2020-09-04 |
文 号: | 关键字: | 科技局 局长 解读 实施方案 | |
所属机构: | 平川区政府办 | 发布机构: | 平川区政府办 |
区科技局局长武得智解读《平川区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 | |||||||||||||||||||||||||||||||||||||||||||||||||||||||||||||||||||||||||||||||||||||||||||||||||||||||||||||||||||||||||||||||||||||||||||||
信息来源:科技局
发布时间:2020-09-04 09:03
浏览次数:
|
|||||||||||||||||||||||||||||||||||||||||||||||||||||||||||||||||||||||||||||||||||||||||||||||||||||||||||||||||||||||||||||||||||||||||||||
|
|||||||||||||||||||||||||||||||||||||||||||||||||||||||||||||||||||||||||||||||||||||||||||||||||||||||||||||||||||||||||||||||||||||||||||||
一、建设思路 依据科技部《农业科技园区指南》《甘肃省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实际,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坚持“科技兴园、产业强园、生态立园、开放建园”的建园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导的建设模式,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乡村振兴、提高农民收入为主线,以“强畜牧、促林果、优种业、稳蔬菜、深加工”为抓手,规划建设平川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二、园区建设的代表性 平川区处于甘肃与宁夏交界枢纽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在发展规模种植、特色养殖和农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已拥有多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产品商标;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科普示范城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 依托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支持白银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等重大建设机遇,聚集平川省级经济开发区平台功能,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条件已成熟,建成后将有利于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与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有利于提升科技引领与产业集聚水平,有利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园区概况 平川区是1985年随白银恢复建市而成立的市辖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处于沿黄经济带和刘白高速经济带中心位置。是兰白核心经济区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区域。现辖5个镇、2个乡、4个街道;有61行政村,30个社区,总人口21.3万人,总面积2126平方公里,年平均温度为8.2℃,平均年降水量210毫米。 “十三五”以来,平川区委、区政府按照“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思路,依照本区农业资源禀赋,围绕打造甘味品牌农业,强化“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乡村振兴措施,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和农产品深加工,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色种植业主要以玉米制种、设施蔬菜、平川苹果、大枣、平川西甜瓜和旱作小杂粮、马铃薯、中药材等为主。 特色养殖业主要以平川山羊、平川黑驴和生猪、肉牛等为主。 农畜产品深加工主要以生物酶、玉米种子、菊粉、果品饮料、果醋、畜产品屠宰加工等为主;“平川甜瓜”“平川山羊肉”“平川黑驴”“平川苹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乾泰”玉米种子远销省内外,“赛诺生物科技”商标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 大力推进以旅游示范村为主的特色乡村旅游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已形成规模(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62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82元)。 表1:平川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概况
四、园区科技创新创业条件 全区现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7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27家、市级科技型企业20家。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6家,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29家。建立院士工作站3个、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农家乐园创业联盟、天龙生态农业、顺乾源)、市级“众创空间”(白银上河众创空间)1家;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白银上河创新创业)1家,省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处。培育科技扶贫示范村3个(王家山镇于大川村、复兴乡川口村、共和镇毛河洛村)。 全区申请各类专利328件,授权专利292件,注册商标465件;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拥有各类仪器设备400多台(套),中试生产车间(线)、扶贫车间 62个,建成区级农特产品展销服务中心,在深圳搭建了白银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成区级电商服务平台2家、乡镇级电商服务平台7家、农村淘宝等电商43家、微店77家,物流企业8家。 与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江南大学、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红果宝公司等院校企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开展科技合作,并建立了大学生实训基地。 全区有高技能人才320余名,有省级科技特派员8人,市级科技特派员24人,区级科技特派员157人,选育“乡村能人”414名,在全区7个乡镇确定了401个科技示范户。 五、园区建设总体目标 平川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紧紧围绕全区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科技重大战略部署及资源禀赋条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导,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集技术创新、生产示范、辐射带动、孵化培育、技术培训、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研发、生产、示范基地。 通过园区建设,孵化一批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化一批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科研成果,带动农村“三变”改革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初步实现乡村振兴。 到2022年,新增入园农牧业龙头企业22家以上,总数达到80家以上,新增新型经营主体80家以上,入园企业年生产总值达到20亿元,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7%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以上,核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18.4元,示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84.3元,分别较2019年增长20%、15%。 六、园区功能布局与建设定位 (一)功能布局 通过一园三区建设,形成与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势互补的局面,带动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让全区人民共享园区建设成果。 平川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在市级农业示范园的基础上建设,总规划面积26万亩,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其中核心区5万亩,示范区12.6万亩,辐射区8.4万亩。园区依托白银东鹏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建设。 核心区设在黄河灌区水泉镇,规划面积5万亩。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科技型企业白银东鹏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基地为中心建设核心区并挂牌。有东鹏农业公司、白银博康养殖公司等农牧业龙头企业8家。 示范区设在王家山镇、宝积镇、共和镇和黄峤镇4个镇,规划面积12.6万亩,有丝路寒旱农业、甘肃恒玉、东祥现代农业、白银熙瑞、白银丰嘉晟、白银志合成养殖、白银顺宝等农牧业龙头科技企业50余家。 辐射区设在种田乡、复兴乡2个乡,规划面积8.4万亩,有种北、成丰、天龙、五星等农牧业企业8家。 (二)建设定位 综合考虑平川区在兰白经济圈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平川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定位为: 1、全省重要的西甜瓜、高原夏菜、山羊和黑毛驴生产基地; 2、全省独具特色的农畜产品综合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型企业孵化区; 3、全省农业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 4、全省重要的现代农业科技信息辐射源和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基地; 5、全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示范基地; 6、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七、园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与考核指标 (一)建设任务 1、核心区主要建设任务。核心区突出技术源动力功能,打造产业技术集成和服务平台。以东鹏公司枣树台基地为中心,规划建设科技研发与人才培训中心、特色种植业孵化基地、特色养殖业孵化基地、乡村旅游示范村、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农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集聚和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 表2:核心区建设任务目标
2、示范区主要建设任务。示范区突出技术与产业示范功能,建立产业示范基地。主要规划建设草食畜牧养殖示范基地、特色瓜果产业示范基地、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示范基地以及相关联的农畜产品加工生产线、包装生产线、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培训基地、仓储物流和电商服务平台。 表3:示范区建设任务目标
3、辐射区主要建设任务。辐射区突出产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功能,推广应用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农畜新品种,重点建设小杂粮和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发展旱作农业和特色养殖业,建设企业原料生产基地。 表4:辐射区建设任务目标
同时,园区围绕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在特色种植加工业、特色养殖与屠宰加工业、产品包装及关联产业等方面培育孵化龙头企业或科技型企业22家以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80家以上。 表5:园区重点发展企业
(二)预期主要考核指标
八、园区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组织管理:成立了平川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平川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办公室设在区科技局。聘请相关领域专家组建平川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咨询组。 运行机制:园区运行实行政府宏观指导,企业化运行机制,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连接农户合同机制、企业投资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培训机制。同时,制定了园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优惠扶持政策等10多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 九、园区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配套政策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园区建设总投资估算86000万元,其中已完成投资54000万元,新增投资32000万元。 新增投资中申请国家和省财政资金7000万元,企业融资20000万元,地方自筹5000万元。 其中核心区建设投资10000万元,示范区建设投资7000万元,辐射区建设投资1500万元,企业发展投资13500万元。(效益分析:园区建成后,园区入驻企业达到80家以上,年生产总值达到20亿元以上。核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18.4元,示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84.3元,分别较2019年提高20%和15%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配套政策:区上先后制定出台了《平川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平川区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规范商事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制定实施更加灵活、开放、务实、管用的区域性人才政策;支持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合作建立农业科技研发机构;支持企业承担各级政府下达的科技计划项目。 十、建设进度安排 园区建设期限为3年(2020年1月-2022年12月)。按照规划分为规划设计阶段,建设阶段和产业带动及评估验收三个阶段。 链接文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