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平川区水泉镇:制种玉米喜收割 遍地金黄晒秋收

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 作者:平川区融媒体中心 | 日期:2023-10-11 08:11 | 阅读:

春华秋实,又是一年收获季。平川区水泉镇持续做大做强制种玉米产业,着力提升产业效益,促进群众致富。眼下,正值制种玉米秋收季,田间地头遍地金黄,农户紧锣密鼓地采收玉米,颗粒归仓忙。

10月,水泉镇玉碗泉村制种玉米进入成熟期,田畴沃野耀金色,一株株玉米整齐排列,金色的果实粒粒饱满,处处可见农户忙碌丰收的身影。农户抢抓晴好天气,掰玉米、剥皮、装车、运往收购点,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秋收场面。在制种玉米大晒场上,农户进行玉米翻晒、拣杂作业,金色的大晒场上一片喜人景象。

平川区水泉镇玉碗泉村村民李守江说:“从4月份我们就开始种籽种到现在收割,农民也特别不容易,中途要打药、锄草。我估计我能收七八百公斤,比种普通苞谷要好。”

在收购点,一辆辆刚从地头满载而来的三轮车排起了长队,收购人员引导农户进行过磅、验单、登记、装卸等收购程序,忙碌的交种现场,处处溢满了收获的喜悦。水泉镇将制种玉米产业作为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优势产业来培育,通过各村党支部和种子公司牵头,形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企业和农户产、供、销无缝对接,助力农企“双赢”,为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平川区水泉镇玉碗泉村村民李世发说:“我今年种的10亩地,亩产800公斤,大概收入在3500到3600元。”

平川区种籽公司玉碗泉制种玉米基地负责人杜慧泽说:“我们收购玉米种子每天早上8点开始到下午6点结束,每天能收80到100吨,完了大车拉回去在我们单位进仓加工。”

玉碗泉村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和长期积累的玉米制种种植经验,通过“订单式”的生产经营模式,严把种子质量关口,稳步扩大种植面积,精心打造质量精品,今年玉碗泉村共种植制种玉米2100亩,平均每亩收入3500元。

平川区水泉镇玉碗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小亮说:“制种玉米是我们村的主导产业,我们村上主要做好的工作就是管理服务工作。从种子的发放到浇水、抽雄还有用飞防打药,我们做好统一管理,为老百姓做好服务。”

如今,制种玉米产业已经成为平川区水泉镇经济发展的强“引擎”、农民持续增收的“金色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在线访谈

【乡村振兴】平川区水泉镇:制种玉米喜收割 遍地金黄晒秋收

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 作者:平川区融媒体中心 | 日期:2023-10-11 08:11 | 阅读:

春华秋实,又是一年收获季。平川区水泉镇持续做大做强制种玉米产业,着力提升产业效益,促进群众致富。眼下,正值制种玉米秋收季,田间地头遍地金黄,农户紧锣密鼓地采收玉米,颗粒归仓忙。

10月,水泉镇玉碗泉村制种玉米进入成熟期,田畴沃野耀金色,一株株玉米整齐排列,金色的果实粒粒饱满,处处可见农户忙碌丰收的身影。农户抢抓晴好天气,掰玉米、剥皮、装车、运往收购点,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秋收场面。在制种玉米大晒场上,农户进行玉米翻晒、拣杂作业,金色的大晒场上一片喜人景象。

平川区水泉镇玉碗泉村村民李守江说:“从4月份我们就开始种籽种到现在收割,农民也特别不容易,中途要打药、锄草。我估计我能收七八百公斤,比种普通苞谷要好。”

在收购点,一辆辆刚从地头满载而来的三轮车排起了长队,收购人员引导农户进行过磅、验单、登记、装卸等收购程序,忙碌的交种现场,处处溢满了收获的喜悦。水泉镇将制种玉米产业作为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优势产业来培育,通过各村党支部和种子公司牵头,形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企业和农户产、供、销无缝对接,助力农企“双赢”,为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平川区水泉镇玉碗泉村村民李世发说:“我今年种的10亩地,亩产800公斤,大概收入在3500到3600元。”

平川区种籽公司玉碗泉制种玉米基地负责人杜慧泽说:“我们收购玉米种子每天早上8点开始到下午6点结束,每天能收80到100吨,完了大车拉回去在我们单位进仓加工。”

玉碗泉村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和长期积累的玉米制种种植经验,通过“订单式”的生产经营模式,严把种子质量关口,稳步扩大种植面积,精心打造质量精品,今年玉碗泉村共种植制种玉米2100亩,平均每亩收入3500元。

平川区水泉镇玉碗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小亮说:“制种玉米是我们村的主导产业,我们村上主要做好的工作就是管理服务工作。从种子的发放到浇水、抽雄还有用飞防打药,我们做好统一管理,为老百姓做好服务。”

如今,制种玉米产业已经成为平川区水泉镇经济发展的强“引擎”、农民持续增收的“金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