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促•主动创稳•主动创安•铸忠诚警魂】平川区司法局蓄法治之力 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
来源:平川区人民政府 | 作者:平川司法 | 日期:2024-09-21 09:11 | 阅读:
平川区司法局蓄法治之力 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党的二十大要求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2024年省市区先后部署开展营商环境法治化,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完善覆盖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和“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平川区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部署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牢牢把握“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工作主线,立足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法治之力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为建设新时代美丽平川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聚焦顶层设计,精心绘制“路线图”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区司法局充分发挥区委依法治区办统筹协调作用,做好顶层设计,绘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路线图”,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纳入全区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统筹规划,每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中,均单设章节对法治化营商环境重点部署,出台《白银市平川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实施方案》,加强顶层设计,高位推动落实。充分发挥法治督察考核“利剑”和“指挥棒”作用,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纳入全区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实地督察重要内容、年度法治督察工作计划、法治建设考评指标体系,紧盯目标、精准发力、重点突破,有力促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目标任务落实。搭建并高效运行区级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投诉举报平台,累计办理问题投诉举报8件。
二、聚焦良法善治 加大法治保障力度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完善是核心,能力提升是关键。区司法局紧紧扭住行政规范性文件质量这个关键,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从制度供给层面保驾护航。紧盯民营企业发展重点领域和核心关切,统筹推进行政规范性文件“立改废释”,健全完善涉企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强涉企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政府合同等审查力度。区司法局加强对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重大行政决策进行合法性审核,出具书面合法性审核意见书16份,提出意见30余条,采纳率99%。
为了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各类企业积极性创造性,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区司法局和区发改局及时制发了《白银市平川区发展和改革局、白银市平川区司法局关于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行政规范性文件政策清理工作的通知》,按照“谁制定、谁清理、谁执行、谁负责”的原则,要求相关部门从妨碍市场准入和退出,妨碍要素平等获取、自由流动和商品、服务自由流动,影响生产经营成本,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行政监管执法五个方面对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认真开展清理工作,并将清理结果及时上报区发改局、司法局,经41家部门认真清理,未出台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政策文件,区级层面经清理,因国家层面和市政府对招商政策的变化,决定废止《中共白银市平川区委办公室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白银市平川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意见>的通知》。同时将全面清理与专项清理,定期清理与日常清理相结合,依法、及时、公开、动态开展清理工作,从源头上改善企业良性发展的政策环境,切实服务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部署落地落实。
三、聚焦行政执法,激活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引擎”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规范行政执法很关键。区司法局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入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制定《白银市平川区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若干措施(2023-2025年)》,开展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检查活动,着力解决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等执法扰企突出问题。同时要求区级执法机关规范行政裁量权,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模式,梳理“两轻一免”清单。规范行政复议,推行涉企行政复议“复议+全过程调解”机制,实质性化解涉企及市场监管领域矛盾纠纷。为提升执法人员能力素质,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资格培训考试工作,全区47个行政执法部门、10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参与其中,通过率达99%。通过提高公正文明执法水平,法治化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四、聚焦纾难解困 提升法律服务温度
速度体现工作力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体现为民温度。区司法行政机关坚持“有诉必应马上办”创新机制,要求贯穿公共法律服务全过程,在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深化公证“放管服”改革、扩大“最多跑一次”事项上下功夫、出实招。区公证处通过办理各类公证案件、公证事项、公证法律援助等业务,方便了人民群众,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024年以来,平川区法律援助中心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共计317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31.33万元,其中:为农民工讨薪挽回经济损失93.53万元,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率、首选率、满意度不断提升。区司法局联合区工商联,深入甘肃忠恒集团为园区企业送去相关法律知识,并邀请专业律师作专题法治讲座。与参加学习的企业家座谈交流,掌握企业发展“需求单”,针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如何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积极推进服务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为企业筑牢经营“防火墙”,先后为140余家区规上民营企业和60余家中小微企业开展2次法治体检,向100余家企业提供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公益法律服务,发放宣传资料5千余份,收集法治体检调查问卷29份,以“法治良方”推进依法治企、依法经营,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五、聚焦法治宣传,拓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覆盖面”
按照全区“八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指导乡镇街道和区直部门将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法规、政策宣传纳入普法责任清单和普法计划。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组织开展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培训和普法活动23余场次。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公园、法治长廊等普法宣传阵地作用,组织开展营商环境专题普法、消费者权益日普法、法治宣讲报告会企业专场、法治宣传教育进园区、民法典宣传月等专题法治宣传活动,今年以来,组织开展宣传活动50场次,受众人数约50000人,发放普法资料20000余份。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川司法”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甘肃省社会信用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及信息61次。同时与移动公司签署云MAS协议,开通了手机短信普法平台,向全区广大有效手机用户发送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普法短信70000条,宣传效果加倍显现。通过普法宣传,助力企业建设“法治化”,提升了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与依法解决争议能力